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央视曝光:苹果可记录用户“行踪” 关闭该服务后仍记录

2014-07-11 17:12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多名技术人士称,只要是智能手机,连接过WiFi、有运营商网络,打开过有位置记录功能的APP软件,就都有可能被自动跟踪。
 

  苹果手机中的常去地点服务默认打开

  手机中记录的常去地点

    今日央视曝光称,苹果手机定位服务默认记录用户“行踪”,虽然可以关闭,但后台仍能记录相关数据。

    多名技术人士称,只要是智能手机,连接过WiFi、有运营商网络,打开过有位置记录功能的APP软件,就都有可能被自动跟踪。

    后台数据记录在哪里?这些记录又如何删除?一般人是否都能看到?今天上午,《法制晚报》记者进行实验发现,这些后台记录数据在手机系统里并不好找。

    央视曝光 关闭“常去地点” 仍继续记录

    今天上午,央视新闻频道曝光称,iPhone手机的定位功能可以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精确到几点去哪、待了多长时间,甚至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出哪里是用户的家以及工作单位等。

    央视在报道中以一部iPhone 5S手机(安装iOS7.1.1)实验,依次打开“设置—隐私—定位服务”,便能看到允许开启定位服务的选项。

    在这一页面下方,还有一个“常去地点”功能,该功能默认为打开状态。

    进入“常去地点”页面后,可以见到一串历史记录,上面详细记载了用户在什么时间去过哪些地方,以及在该地点停留了多长时间。而根据用户去过的地点、停留时间等,该功能还会自动分析,将这些地点归类为家庭、单位等。

    央视报道同时称,苹果手机记录用户信息的方式主要有:通过APP程序,即程序开发软件未向苹果申请定位信息权限,但苹果自行定位后,再使用APP时,系统就可知道你在哪里使用了软件;Wifi连接等也能记录用户的位置信息。

    不仅如此,所谓的用户信息加密文件,也能通过手机连接USB查询到,用户只需查询手机系统文件夹 第6层文件夹下 .db的文件就能看到自己的信息记录。

    央视曝光引发网友热议。有用户表示关闭“常去地点”服务可避免记录,还有专业论坛的技术人士爆料称,即便关闭了该服务,手机中仍有用户的位置信息记录。该人士称,APP软件会自动获取定位信息,以掌握用户在哪里使用了这些软件。

    技术解读 手机后台系统 可记录行踪

    今天上午,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刘先生表示,关闭位置定位,手机依然还会通过运营商移动网络连接、WiFi连接和应用连接,随时记录用户信息。

    他同时称,每个APP都会产生自己的.db数据文件,用于保存位置信息、使用记录等,但每个APP的数据文件加密方式不会完全一致。

    360公司的安全专家陈先生称,目前苹果、谷歌和安卓系统中都会自带一些相关功能,“读取用户的位置信息,主要是软件厂商为了满足手机大数据信息收集的需求,如一些对用户地图使用习惯的统计等。”

    陈先生称,苹果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这就使很多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了用户信息。至于安卓系统中的APP,通常会在读取用户位置信息前进行提示,让用户自行选择是否同意系统读取相关位置信息。

    如果用户选择同意后,虽然可以再度关闭位置信息服务,但想要手动清除已经被记录的信息,则根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记者体验 .db数据文件 不太好找

    今天上午,记者尝试将一台未越狱的iPhone5S手机连接至电脑发现,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手机软件均无法安装,记者试图通过手机助手查看到手机内储存的位置信息失败。

    随后,记者又连接了一台安卓手机,虽然连接后可轻松使用手机助手软件查看手机所有文件,但位置信息所在的系统文件夹中存在数十个文件夹,且储存了手机位置信息的db文件究竟在哪个根目录文件夹,名字叫什么根本无法识别和查找。

    记者下载多款号称可以查看手机中.db文件的软件,也均无法正常运行。

    “一般来说,手机系统中记录的数据信息,开发者可以读取,但肯定不会是随便什么人都能随便看到的。”刘先生说。

    解决方法 用部分安全软件可清除

    陈先生说,目前,除了使用一些手机安全软件的位置清除和粉碎功能,用户暂无法通过常规手段对地点记录功能进行卸载。

    “现在厂商出的安全软件,还不适用苹果手机,除非苹果手机越狱,否则不可能删除这些记录。”陈先生称,目前只有安卓手机可以删除。

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7/11/c_126741254.htm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朱仙娉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