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毛钱药炒到400元 廉价救命药的“自救”之困

2016-10-24 09:1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黄牛”开价,每支ACTH价格150元,这种药原价一支不到8毛钱。

  “黄牛”称,若是二手、三手中介,每支ACTH价格已炒到300-400元。

  婴儿痉挛症贴吧里,还有家属在向其他患者家属求购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

  在济南泉城路附近的一家药店内,店员正在整理货架上的药品,1.8元一盒的维C银翘片被放在货架的底层。

  记者 马俊骥

  引子:

  10月17日,济南的一家大型三甲医院里,重金属中毒的小张(应当事人要求化姓)在等待一种名叫“依地酸钠”的救命药。

  依地酸钠是一种很便宜的解毒药,采购挂网价每支价格不超过10元,一般用量不超过10支,对治疗急慢性铅中毒有肯定疗效,也治疗锰、铬、镍、钻和铜中毒。但是,这种廉价有效的救命药,却处于短缺的状态。在医院多方寻找采购的过程中,患者小张不得不靠其他治疗手段支撑等待。

  近年来,类似依地酸钠的廉价救命药短缺情况并不少见,甚至因此催生了药品“黄牛”和黑市。有的药售价不到8毛钱一支,在黑市中竟被炒到了400元一支。

  这些药大多市场小、使用人群比较局限、使用时间和数量不确定,药企生产成本高,利润很小甚至是负利润,有的药厂亏本生产这种廉价救命药。但这些,这并不是解决廉价救命药困局的稳妥长久之计。

  近日,大众网记者通过采访大型药企、医院、药店,并暗访药品“黄牛”,揭开廉价救命药的“自救”之困。

  100元就能救命的解毒药短缺,企业亏本生产“只为防万一”

  山东省立医院药学部主任沈承武对依地酸钠这种药印象深刻。在他的印象里,十几年来,依地酸钠注射液的挂网价从3元多一支到9元多一支,好像从未超过10元。

  依地酸钠是治疗重金属中毒的“救命药”,对于治疗急慢性铅中毒有肯定疗效,也治疗锰、铬、镍、钻和铜中毒。根据病情不同,患者用药量不同,“一般也就用几支,用10支顶天了。”沈承武说,这样计算,不到100元,就可能挽救一名中毒者的生命。但是,现实并没有那么理想,这种廉价救命药有时处于短缺的状态。

  10月17日,济南的一家大型三甲医院里,重金属中毒的小张就在等待着依地酸钠。由于短缺,医院没有依地酸钠库存,也没有理想的替代药,医院多方寻找采购的过程中,小张只好先在其他治疗手段的支撑下等待。

  作为解毒药,依地酸钠并不是唯一一种短缺药。

  乙酰胺注射液是有机氟杀虫药和杀鼠药氟乙酰胺等中毒的特效解毒药。2007年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的群体食物中毒事件、2011年河北唐山恶性投毒事件等多起中毒事件中,乙酰胺注射液都是要连夜调拨的救命药。

  2015年5月,吉林省吉林市一位村民误将老鼠药当成消炎药注射到了体内,当地医院缺少乙酰胺注射液,还通过媒体寻药。

  目前在国内,乙酰胺注射液只有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以前价格很便宜,现在贵了一些,大概一支几十元钱。”新华制药的工作人员告诉大众网记者,在计划经济时代,乙酰胺注射液就由新华制药“独家”生产,随着时代发展,新华制药拿到了这种药的生产批号,“其他企业不会来‘抢’的,因为这种药用量少,不挣钱,谁会投一大笔钱上这个生产线?”

  就这样,新华制药成了乙酰胺注射液的“独家”生产商。多年以前,毒鼠强毒药在民间使用还较多时,乙酰胺注射液还有一点“销路”,随着国家禁止生产使用毒鼠强,乙酰胺的用量已经极低了。“除非有人多年前存着这种毒药,或者故意从非法渠道搞来下毒害人,但这种事太少了。”工作人员告诉大众网记者,虽然用量小,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企业不能不生产,“生产、储存,储存到期后还要销毁再补充……总体上看,肯定是亏本的。”

  “解毒药用量一般很小,因为这种中毒病例太少了,有的医院可能好几年也用不上一支,甚至从来没用过,所以一些解毒药在医院里根本没库存。”省城一家医院的药房工作人员说,一旦要用,一般由医院向相关厂家和代理商协调购药。但有的时候,厂家由于种种原因也处于“缺货”状态,或者在购买的过程存在困难,药品“黄牛”和黑市也随之出现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贺亚林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