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网事杂谈

打破“铁饭碗”还需“真锤子”

2014-07-02 08:20 作者:木须虫 来源:山东商报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铁饭碗”即将全面打破。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7月1日起实施。条例实施后最大的转变是将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下狠招打破终身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铁饭碗”即将全面打破。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7月1日起实施。条例实施后最大的转变是将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下狠招打破终身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6月30日新华社)
       事实上,一项称为人事聘用制度改革早已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事业单位陆续推行,截至目前全国90%以上的事业单位人员按照设置的岗位,相对应与事业单位已经签订了聘用合同,确定了“合同关系”。而即将正式生效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只不过是用立法的方式将这一制度固定下来。也就是说,改革实践的进程要早于立法的步代。
  不否认,与事业单位的“合同关系”相对于与政府的“编制关系”,去除了身份化是一种进步。但是,打破终身制根本的落脚点是人员能进能出,所显现出来的“鲶鱼效应”,激发队伍活力,提升业务服务水平,才是最终目的。
  这意味着,合同聘用管理对应的考核首先应当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既要保持队伍的总体稳定,又要在合同期满后有员工落聘。然而之于实践,岗位聘用合同管理很有可能变成一种“文本游戏”。类似的如深圳试点的公务员聘用制改革,只聘不辞饱受社会诟病。其实,原因并不复杂,聘与不聘关系到人员的切身利益,端掉一个人的饭碗,绝不是说说而已那么轻飘飘。况且,事业单位花费的多是公共财政的银子,谁会动真格去得罪人?
  此外,过往的实践证明,人事制度改革囿于体制之内,管理者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无法根治利益掣肘是改革到不了深水的关键。比如,人员聘任与职称评定,利益寻租的现象并不鲜见。而打破“铁饭碗”如果不使得解聘的条件变得清晰可判,操作的程序变得阳光公平,失之于模糊,失之于公正,很有可能变成一种不受约束的权力,滋生出新的腐败土壤。打破“铁饭碗”还需要“真锤子”。对此,尽管条例有一些规定,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天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等等。但是,这些规定充其量只是“砸饭碗”的依据,具体到怎么考核、谁来考核、谁来监督、争议如何仲裁等等,都需要更多配套的制度与机制来支撑,这才是破终身制的关键所在。 木须虫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周传智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