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网事杂谈

记住抗战,记住老兵

2014-07-10 11:26 作者:陈在田 来源:新华网
今天哪怕最“年轻”的抗战老兵,都已是耄耋老人,记住他们,不仅要承认他们的抗战历史功绩,更应给予其应有的待遇和照顾。

  今天哪怕最“年轻”的抗战老兵,都已是耄耋老人,记住他们,不仅要承认他们的抗战历史功绩,更应给予其应有的待遇和照顾。

  7月8日,多名新四军老兵在京参加了学习贯彻习近平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讲话精神座谈会,表示“我虽然不研究历史,但可以做历史的见证者”。

  光阴荏苒,全民族抗战爆发,迄今已过去77年,抗战胜利距今也已有近70年之久,卢沟晓月尚在,石狮弹痕犹新,但当年风华正茂的老兵们,如今却早已过了耄耋之年,期颐之寿。

  抗战是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已作为一段完整的历史永铭史册;抗战也是一场由亿万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用鲜血、生命为代价去拼杀、去战斗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是由一个个微小但具体、生动的人名连缀而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有义务将抗战这段渐渐远去的历史,用忠实、翔实、生动的笔法记录下来,以飨后人,以儆后世。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宏大叙事,更需要将亲身经历抗战血与火洗礼并幸存至今的抗战老兵的事迹、叙述、文物搜集整理,去芜取精,客观地记录下来。

  老兵不死,却终究会渐渐凋零,而今已有成千上万的老兵,带着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细节和故事,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匆匆离去,如今健在的每一位,都是一段亟待挖掘、抢救的活的历史。对此,必须有使命感、紧迫感——挽救这段历史中的一个个细节,趁现在还来得及。

  老兵们不仅是历史、细节和故事,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经历了种种坎坷、磨难,这对他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百味错杂,甘苦自知。今天哪怕最“年轻”的抗战老兵,都已是耄耋老人,记住他们,不仅要承认他们的抗战历史功绩,更应给予其应有的待遇和照顾。

  毋庸讳言,在整理抗战史料过程中,不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干扰,从而影响了信史之信;再者,许多老兵的回忆、履历,存在诸多晦涩、混乱和难以索解的成分,这不仅在全世界关注抗战、关注老兵命运的中国人中引发许多激烈争论,也影响了部分人对整理抗战史、关爱抗战老兵的积极性。

  但唯因如此,我们才更应抓紧不多的时间,趁故事尚新,遗老尚在,把更多的史实、细节留住、澄清。

  记住抗战,记住老兵,并非仅仅一个概念、一句空话,而应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使命。

  □陈在田(学者)

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4-07/10/c_1111539828.htm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周忠峰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