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网事杂谈

公众为何会认为故宫“有宫无宝”

2014-07-14 09:11 作者:高明勇 来源:新华网
针对近日有关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宫无宝”、“镇馆之宝为建筑”等说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进行回应称,北京故宫不仅有“宫”而且有“宝”,两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了故宫博物院特殊的文化资源。此外,还有大量“别无分店”的孤本特藏,举世无双。
  针对近日有关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宫无宝”、“镇馆之宝为建筑”等说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进行回应称,北京故宫不仅有“宫”而且有“宝”,两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了故宫博物院特殊的文化资源。此外,还有大量“别无分店”的孤本特藏,举世无双。
  关于故宫“有宫无宝”,台湾作家李敖曾比喻说,台北故宫如饺子馅,北京故宫只是个饺子皮,但这种说法一般在文博界看来,普遍认为意义不大。档案记载,当年迁运至台湾的故宫文物共计2972箱,只占故宫南迁文物总箱数的五分之一。根据有关资料,故宫文物藏品分为绘画、法书、碑帖、铜器、金银器、漆器、珐琅器、玉石器等25大类,共计180.75万件,93.2%为珍贵文物。客观来说,“有宫无宝”的说法确实与事实不符。
  问题是,既然与事实不符,那么为什么许多人为何会留下故宫“有宫无宝”的印象?
  就我个人体验来讲,虽在北京多年,但去故宫的次数却屈指可数,原因很简单,到故宫除了看人——几乎一年四季客流都不少,就是看房——这也是很多人诟病的北京故宫“镇馆之宝为建筑”。而后者的问题更为突出,故宫从来不缺乏游客,缺乏的是如何对游客进行“博物馆教育”。
  作为博物馆的故宫博物院,不仅仅是重要的文物征集、典藏和研究所在,陈列展示的功能同样重要。据悉,到明年10月,故宫还将开放四大区域,并增设文物展厅,届时,与目前故宫每年共1万件左右的展出文物相比,明年,观众能看到的文物将增加至少一倍。每年1万件左右的展示数量,与180余万件的收藏数量相比,显然文物利用率还有待大幅提高。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问题还在于,文物该如何展示?目前北京故宫文物展示给人的印象,多以静态展示为主,此举虽然能最大限度保障文物的安全,但也缺少了动态展示给游客的印象,尤其是缺乏了人与文物的互动,以及文物衍生创意产品的开放。单霁翔也坦言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研发一直走在前列,衍生商品的种类繁多、创意独特。深受游客喜欢的“朕知道了”纸胶带,就是将康熙皇帝真迹与纸胶带结合,而前两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展示《富春山居图》时,采用数字3D动画和集锦摄影拼贴的手法,让人观后忍不住叫绝。
  可见,要想扭转一部分观众“有宫无宝”的印象,就要既让观众看到“宫”,更要让观众看到“宝”,还要让观众能与“宝”有亲密地交流与互动。(高明勇)
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4-07/13/c_1111586163.htm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周忠峰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