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网事杂谈

“讲规矩”才能消酒风

2014-08-20 09:42 作者: 来源:新华网
酒风盛行,正照见“不讲规矩讲感情,不讲纪律讲关系”的潜规则
  酒风盛行,正照见“不讲规矩讲感情,不讲纪律讲关系”的潜规则
  从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豪气,到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壮怀;从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逸兴,到我醉欲眠卿且去的潇洒,古往今来,以酒助兴留下不少佳话。但“酒不醉人人自醉”,不知何时起酒风却变得庸俗起来,“无酒不成宴,无宴不醉人”。特别在一些基层单位,公款饮酒、强行劝酒之风渐盛,更是导演不少悲剧。日前,安徽祁门一个公安民警陪领导“交流学习”期间醉酒摔死的事儿还未平息,广东乐昌一副镇长又因为“涉酒”猝死而引发关注。
  不良酒风败坏政风党风,绝非夸张。坊间早有流行语:“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从“以酒为池”“作长夜之饮”的商纣王,到酗酒好杀、因酒废政的三国吴帝孙皓,好酒贪杯者,往往误事甚至亡国。酗酒之祸,危于疽患;放任酒祸,如蚁蚀堤。正因此,从中央到地方才一再下发禁酒令,把刹住公款吃喝之风当成改善党风政风的抓手。
  酒风何以难刹?乃是因为饮酒被赋予诸多“灰色意味”:公务宴请,无酒不能尽兴;应酬接待,不喝不能交心,一些地方甚至赤裸裸地称“酒场就是战场,酒瓶就是水平,酒量就是能量,酒风就是作风”。不良酒风背后,更弥漫腐败气息。多年前,公众对“一顿喝掉一头牛,一年喝没一座楼”的现象深恶痛绝,觥筹交错之间不知糟蹋了多少民脂民膏,脸红耳热之际又不知达成了多少暗箱交易?
  酒风盛行,正照见一些人“不讲规矩讲感情,不讲纪律讲关系”的潜规则。“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有了感情基础,办事才找得对人、摸得到门。一段时间里,有的地方接待办毫不隐讳地打出“接待就是生产力”的口号,就在于很多人认为,只要伺候好了“各方诸侯”“钦差大臣”,就会收获直接或间接的利益。
  其实,对于一些基层公务人员来说,接待就是遭罪,诚惶诚恐之中有着太多郁闷。比如,内蒙古某县城以温泉著称,分管外宣工作的副县长某天光温泉就陪泡了8次,“整个人都快泡虚脱了”;西部某县一接待办主任,“有一天晚上赶了8个饭局”。如果真是考察或检查,粗茶淡饭亦可,否则岂非本末倒置?
  这么看来,刹住酒风,还得靠“讲规矩”,尤其需要“自上而下”的践行。试想,如果照章办事减少“自由裁量权”,还会有人“跑部钱进”烟酒伺候吗?如果“考察团”“检查组”洁身自好、严于律己,接待的基层单位又怎敢铺张浪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有好规定,更需有好落实,才能达到釜底抽薪之效。
  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必然要大力整治“舌尖上的腐败”。对违反八项规定顶风作案的,依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酒桌上的利益输送,按照相关法律惩处。更关键的是,还要通过严审预算,管住政府“钱袋子”,既使吃喝无门,更防止拿纳税人的钱犒赏“酒烈士”。一股风一股风刹,一个案子一个案子查,积小胜为大胜,自能扫四风、除酒风,正党风、促政风。(王石川)
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4-08/19/c_1112131153.htm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周忠峰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