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中秋节街访市民:节日来源不甚了解 团圆是主题

2013-09-18 17:07 作者:贺亚林 刘小双 来源:大众网济宁站
济宁新闻:月圆人团圆,是中秋佳节的主题,对于疲于工作、忙于学业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回家看看”的机会。今年中秋大家有何打算?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大家是否了解?对于中国其它传统节日是否清楚?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济宁街头,向广大市民寻找答案。

  大众网济宁9月18日讯(记者 贺亚林 刘小双)秋意渐浓,大小商场中开始出现各色月饼,网络上各种请假攻略“重现江湖”——一个个信号告诉我们,中秋节要到了。月圆人团圆,是中秋佳节的主题,对于疲于工作、忙于学业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回家看看”的机会。今年中秋大家有何打算?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大家是否了解?对于中国其它传统节日是否清楚?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济宁街头,向广大市民寻找答案。

  中秋计划:团圆是主题 月饼不能少

  对于市民田女士来说,今年中秋还是跟往年一样,“要跟家人一起过,会买些水果、月饼之类的,去看看奶奶、姥姥这些老年人,如果大家都有时间就一起吃个饭,多陪陪老人嘛。”

  冯阿姨现已退休,每到中秋节,儿女都会回家探望:“(中秋节)儿子女儿都回来了,老人小孩都在一起欢欢乐乐地吃顿团圆饭。”

  “回家。”朱女士家在外地,说到今年中秋,她难掩兴奋,“给爸妈的月饼都已经买好了,就等着回家团聚了。”

  同样家在外地,这个中秋,张女士却多了几分落寞:“父母都在外地,比较远,今年没法回去了。”人在异乡,张女士送上了对家人的祝福:“祝父母身体健康,祝天下所有的父母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中秋假期,许多市民计划出游,可有些人仍坚持奋战在工作一线。孙阿姨是环卫处一名职工,她告诉记者,无论春节还是中秋,每年节假期间他们都“照常上班,照常工作”,“越是节假日工作越忙。”虽然错过许多次与家人共享佳节的欢乐,可孙阿姨并无怨言,“打扫卫生是我们的工作,这都是应该的,”孙阿姨说道。

  传统节日,传统过法,“与家人团聚”、“吃月饼”几乎成为了中秋节的代名词,不过,年年过中秋,它的来源和习俗又有多少人了解?

  市民:对中秋节来源鲜有了解 仅知习俗

  中秋节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被称为仅次于春节的中国第二大传统节日。在采访中,大多数市民对中秋节的习俗较为了解,吃月饼、全家团聚、赏月“上榜率”最高,吃水饺、赏菊、寄托相思等也被提及。然而,对于节日来源,只有不到半数市民表示有所了解。其中,“嫦娥奔月”几乎成为统一答案,“朱元璋起义”、“秋季之中”等也被提及,还有市民给出的答案相当雷人……

  “中秋节的来源应该是跟嫦娥奔月有关吧,”一位市民对记者说。

  “嫦娥奔月。”秦先生告诉记者。

  罗女士给出的答案不太一样:“中秋节的来源,我记得好像是为了向老百姓传递信号,具体为什么我也不太了解。”

  在某中学附近,袁女士正在等待孩子放学,对于中秋节的来源,她表示:“中秋节,大概是因为它在秋季的中间,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

  如果说上述回答或多或少都与中秋节沾边,下面这一“神回复”则堪称惊艳:“中秋节好像是为了纪念屈原吧,具体的习俗我不知道。”

  其实,农历八月是秋季之中,又称“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属仲秋之中,因而将这天叫做中秋。古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习俗,,每到这天,古代帝王都会举行祭月仪式。后来,中秋节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由最初的皇家祭祀仪式演变成百姓齐家团坐、共赏圆月的节日。

  当然,在中秋节由皇家专属祭祀日逐渐变为全民团圆节的漫长过程中,“嫦娥奔月”、“吴刚折桂”、“朱元璋八月十五夜起义”等民间传说功不可没。但正是这些传说,从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当下人们只知中秋传说而不知其来源的现象。

  地位仅次于春节的中秋已是被如此“不求甚解”地庆祝了多年,其它传统节日又是如何遭遇?

  传统节日知多少:带假节日多被提及 国庆、元旦纷纷“躺枪”

  你知道几个中国的传统节日?

  记者走访发现,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四大传统节日几乎出现在每位受访市民的回答中,不知是否与它们同属中国法定节假日有关;而日前参与申遗中国传统七大节日中的另外三个节日元宵节、七夕节、重阳节则很少有人提起。

  在市民的回答中,记者听到了许多“跑错地方”的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中秋、国庆、清明、元旦、端午,还有春节。”

  一位大爷更是问出了国际范儿:“五一劳动节算吗?教师节算吗?”

  还有小朋友纠结于记者的问题:“什么是传统节日啊?”

  这些回答听来好笑,可细细想来,人们对传统节日不了解恰恰反映了传统文化的不受重视。曾几何时,中国以文化强国傲视亚洲乃至全世界,每个农历月份都有数个甚至十数个传统节日,人们团聚、纪念、缅怀、写文赋诗、吟歌作对,为后世留下无数文化遗产,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可现在人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如此匮乏,不知古时文人如若知晓,会作何感想。

  虽然有些传统节日涉及封建迷信理应被淘汰,但大浪淘沙之后,传统节日仍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近年,随着政府的大力号召,传统节日又逐渐回到民众视野中,但是种种现象表明,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扬有些舍本逐末:除了西方情人节,在商家的大肆包装下,原本祭拜织女的七夕节俨然已成“中国情人节”;提到中秋,孩子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吃月饼”,却不知中秋因何而来;说起春节,许多人已由原来对于家人团圆的期盼变成了对于过节送礼、请客吃饭的追逐与恐惧,却少有人记起那传说之中“除夕”的勇敢,鲜有人想到那严寒将逝、春风送暖的希冀。

  传统节日绝非吃、玩这么简单,在其背后有深厚的文化意义,真正的传承与发扬不必拘于表面,而应从节日所涵盖的文化出发,结合当下,让古老的节日在现代的土壤再次扎下根来,发扬光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将至,希望大家在抢购月饼、计划出游的同时,不要忘记中秋最初的意义:感谢自然,感谢大地,还有,感谢一直陪伴我们的家人。

初审编辑:李龙   责任编辑:王磊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