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地里的农作物有了“精神”。
30日,久旱的微山县迎来了一场“解渴”的降雨,这场降雨让干涸的玉米地有了一些生机,但南四湖的旱情暂时还没有得到缓解,干旱仍在持续。
30日,微山县微山岛镇,由于刚刚下过一场雨,岛上的中心路上还有一些积水,路两旁的玉米地焕发出些生机,原本干旱卷叶的玉米,一场雨过后也舒展开了叶子,地里能够看出土壤是湿润的。墓前村的姚善站告诉记者,多亏了这场雨,不然地里的庄稼今年可能就绝产了。现在迎来三个月以来的首场大雨,村民们脸上的愁容有些舒展了。
从29日晚上11点,一场让人欣喜的雨降临这个小岛,截止到30日的8点,这个小岛上已经下了41.9毫米的雨了,农业干旱被解除。
“岛上一共有1万亩耕地,其中由于丘陵地形灌溉不便的有3000亩农田,干旱较为严重;7000亩耕地为中轻度干旱。这场雨落地后,1万亩耕地现阶段的干旱解除。”微山岛镇党委委员殷昭奖介绍。
耕地的干旱得到了缓解,但记者来到微山湖边时看到,湖底仍然露出了水面,与10多天前的景象并没有太大的改观。昔日微波荡漾的大湖,如今成了只能通行小木船的河沟。“这场雨微山县的降雨量超过20毫米,虽然全县33万亩的耕地干旱已经解除,但南四湖干旱太严重,这一场降雨的作用仅是杯水车薪。”微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吴长伟说。
记者了解到,南四湖上下级湖的水位与29日相比,30日上级湖的水位上涨了3厘米,下级湖水位没有变化,引黄河水补湖和降雨有了一定的作用,不过这3厘米很有可能一天就被蒸发掉。
“截止到30日8点,引黄量已经达到了1416.11万立方米。”吴长伟说,降雨后取水灌溉减少,阴天蒸发量减少,多种因素使水位有了一点上涨,但同时因为水位影响的因素较多,因此水位还是不能得到控制,因为每天的蒸发量还在600万立方米,每天还是以2—3厘米的速度下降,从黄河调来的“救湖水”,光算蒸发量的话,一个星期这些水便化作水气离开大湖。
相关链接
平均降雨28.5毫米,全市农田旱情基本解除
29日夜间至30日白天,一场降雨光临济宁大部分地区,干旱的农田有了雨水的滋润。记者从济宁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了解到,本次全市平均降雨量为28.5毫米,农田的基本旱情解除。
29日白天,太阳当头照。到了晚上10点左右,城区便刮起了大风。不一会,豆粒大小的雨滴降落,而且还伴随着电闪雷鸣,在市民们即将入睡时突然迎来一场雷阵雨。这场降雨一直持到30日白天,虽然中间有间断,但也持续到下午2点才结束。
记者从济宁市气象部门了解到,这次降雨范围较大,降雨量最大的主要集中在济宁的中南部,金乡、鱼台、微山、邹城等地,其他县市区的降雨量相对弱一些。“这次降雨主要是由于高空的西风槽与低空的切变线相遇,形成了对流雨。”济宁市气象台预报员李媛说,这种系统影响下的降雨特点就是比较突然,一般没有征兆,不过结束的也比较快。
济宁市水文局监测的数据显示,从7月29日6时至30日6时,全市平均降雨量为28.5毫米,是进入7月份以来降雨量最大的一次,其中最大的降雨量出现在邹城市,平均降雨量为46.1毫米,超过20毫米的县市区还有任城、泗水、微山、鱼台、金乡、嘉祥等地,其他县市区基础上超过了15毫米。
“本次降雨量使全市现阶段的旱情基本解除,91.8万亩不同程度的干旱得到了缓解。”济宁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之前受干旱影响比较大的微山、嘉祥暂时没有了干旱的迹象。随着切变线向东移,从今夜到明天白天,济宁市的东南部还将出现一次雷阵雨天气。
受降雨的影响,未来三天的气温也比较凉爽。“31日最高气温为31℃左右,8月1日最高气温在32℃左右。”李媛说,目前在台湾东南洋面的“娜基莉”路径还不能确定,如果过境济宁,或许还会带来降温和降雨。
没带来补给水源
城区河道仍喊渴
30日,一场雷阵雨过后,济宁城区河道的水量和水位没有明显变化。这场短暂的雷降雨,对于城区河道来说“不解渴”。
“这次降雨对城区河道有一定的补给更新,但对水量和水位没有太大作用。城区河道主要的补给水源是梁济运河和泗河,这场降雨没有形成径流,也没有从两条大河带来补给水源,城区河道的水量和水位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济宁市城市排水管理处副主任常昭顼说。
为了防止城区河道水质继续变差,目前通过应急提水的方式,从梁济运河输入少量河水,补充城区河道。
小街巷有积水
市民出行不方便
30日,一场雷阵雨过后,记者探访了城区十余条道路,主干道上的地势路段留下局部积水,而一些小街巷上的积水没过路面后,给市民带来更多不便,一些正在施工的小街巷,雨后也变得更加泥泞。
30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核桃园路与建设路路口,路口西侧的核桃园路已经被一片积水没过,虽然积水向西延续了不到10米,但由于没过路面,且雨水混浊,一些行人只好绕道两侧的人行道。
在铁搭寺小区的临清卫街上,白先生正在用铁锨清理地上的泥土。由于临清卫街正在进行燃气管道施工,施工的泥土在路面,经过雨水冲刷后,泥泞不堪,堵住了进出小区门口的路,市民只好自己清理起道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