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在婚姻缔结时,就有男方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近几年,在济宁部分农村地区,彩礼出现“水涨船高”的现象,成为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不少农村青年直呼“婚不起”。为何彩礼过重风头愈演愈烈?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主要为了面子攀比
“娶妻不犯难,全靠赛欧3”。4月10日,在去嘉祥县老僧堂乡魏庄村的路上,记者看到某汽车品牌的墙体广告,作为彩礼重区之一,如是广告语,格外显得接地气。
“从2013年开始吧,感觉彩礼每月都在涨价。越往西越穷,彩礼就越重,我们也是受害不浅。”谈话刚一开始,魏庄村党支部书记魏庆礼便直言不讳,从“千里挑一”“万里挑妻”到“三斤三两”,再到最近流行起来的“万紫千红一片绿”,农村结婚比城市经济压力还大。去年村里有三桩喜事,彩礼钱都在二三十万元,再加上“一动不动”的车、房,还有婚礼费用,总共花费可达到50万元。
究其原因,魏庆礼认为:主要是攀比面子,从西边蔓延而来,传染得厉害。“对姑娘家来说,大伙儿都要价高,你要的彩礼少,是你家闺女不比人家的好?那可不行,农村人更看重面子。”他解释,而小伙子家在这时候是被动让步的,彩礼不提前准备好送至女方家里,婚期就得推后,甚至取消,娶不上媳妇,更是丢面子的大事儿,就算没钱也不敢说,只好“打肿脸充胖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于结婚这样的大事,双方爸妈为了儿女都得咬牙坚持。
而现在农村姑娘是稀罕的,魏庆礼给记者分析:多年前农村老思想重男轻女,造成男女性别比例失调;这几年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女娃们到了城市眼界开阔,长了见识不愿意回农村,就在外面嫁了,而农村男娃们的结婚对象还是以当地姑娘为主。当地姑娘成为稀缺资源,自然“敢要价、不愁嫁”。
媒人也是助推彩礼涨价的“一把好手”,因为专业媒人介绍成功一桩婚事,会按10%的百分比抽成作为媒礼钱,为了自身利益,哄抬价码也就自然而然了。
埋下家庭矛盾诱因
说起彩礼过重的危害和弊端,魏庄村村民们纷纷表示:淡薄了亲情,畸形了家庭。
“娶媳妇谈价格,和买有啥区别?”村民魏丙恕说,农村人攒钱不容易,都是血汗钱,“基本上都是举全家之力,老婆孩子齐上阵,攒了大半辈子的钱,也就这一把,没了。别看现在富,娶个媳妇变困难户。家里有俩儿子的,那可都愁大发了。”
“还有很多情况,不够就得向亲戚朋友借钱,以后再慢慢还。”村民魏敬铎告诉记者,有的住户在一个胡同里,几家子都商量好,谁家儿子娶媳妇,一起商量着兑钱,等下一家儿子结婚,同样帮忙。
“现在我们这儿,能一下毫不费力拿出一大笔钱结个婚的很少,这就埋下了不安定因素,容易造成家庭矛盾。”魏庆礼说,借钱本身就有精神和物质压力,本来是小矛盾,却容易激化。总算经济账,就造成家庭不睦。假如遇到天灾人祸,新债旧账,更是雪上加霜。
小川(化名)家在老僧堂乡的程庄村,去年和本乡王街村的小芳(化名)结为夫妻,小川家认为毕竟是娶进门来一块儿生活的人,小芳应该带一部分彩礼钱到婆家来,但小芳娘家还有个弟弟,彩礼钱就被小芳父母挪用给弟弟做彩礼储备了。
小川家手头拮据,自然就怪小芳家,双方起争执、闹别扭。如今,怀孕3个月的小芳回到娘家,声称要离婚。
与之类似的还瑞祥社区的志强(化名),结婚时女方要求买一处社区的门面房,打算婚后开店用,但志强给完彩礼,已经没有多余的经济能力,贷款无果后,借了七八家,东拼西凑了15万元买下门面房。但婚后媳妇怀孕生子,也不再想开店,一直闲置,门面二手倒卖,则会损失几万块钱,志强觉得折本儿是因为“败家媳妇”,喝点小酒就两口子吵架,吵来吵去又扯上双方父母。
正面引导任重道远
“对彩礼这事儿啊,大伙儿都很反感,却又都积极执行。挺矛盾。”魏庆礼说,知道这样不好,却为了不让自家儿子打光棍,谁也不肯落后。
“其实也有很多人想抵制,但勇气不够。”魏丙恕表示。
“如果女方家里文化程度和素质较高,或者经济条件好,不在彩礼上多做要求,这事儿就好办了。”魏敬铎认为,“知识分子就不会太在意彩礼多少,要彩礼的大多没文化。周围有的人还呼吁政府立法。”
那么现实中,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嘉祥县政府工作人员表示,陈风陋习不属于法律范畴,只能以宣传、引导为主,为此,他们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抵制天价彩礼 倡树文明新风”活动,通过党员带头破除不良习俗,并签订承诺书,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在村喇叭广播上,集市上,开大会时,积极发放“倡树婚嫁新风 抵制高额彩礼陋俗——致全镇广大农村妇女姐妹、青年朋友们的一封信传单”,宣传讲解移风易俗。
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整顿、规范媒人市场,打击骗婚、假结婚和媒人参与过高哄抬彩礼的现象。
“说一下子收住,不要彩礼,是不可能的。”魏庆礼认为,但正确的宣传引导一定会有遏制效果,“拒绝大操大办,节俭办‘红白事’刚开始推也是很难,这几年不是好多了?只要有人带头,再有人跟着,慢慢地大家就接受了。”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