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32775829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327758290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利好政策提振济宁百姓购房信心 一季度房产市场迎来“小阳春”

2016-05-06 09:51 作者:满广宇 来源:东方圣城网
近日,记者从济宁市房产交易中心了解到,在信贷、财税政策支持下,一季度我市住房需求被有效激发,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10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3.9%。从新房销售情况看,政策刺激与楼市“涨声”舆论导向作用叠加,需求提前释放,成就首季销售“小阳春”。

    

   近日,记者从济宁市房产交易中心了解到,在信贷、财税政策支持下,一季度我市住房需求被有效激发,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10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3.9%。从新房销售情况看,政策刺激与楼市“涨声”舆论导向作用叠加,需求提前释放,成就首季销售“小阳春”。

  政策刺激:一季度商品房量价齐升 

  记者从济宁市房产交易中心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我市房地产市场延续了2015年的市场调整态势,供需观望情绪较浓,销量基本稳定,价格有所波动。2月份以后,随着市场供需逐步释放,企业开发投资和推盘信心增强,供应逐月提高,市民购房需求释放,销量增幅较大,同比止跌回升,价格保持稳定。受3月中旬棚改政策影响,存量房市场交易活跃且量增价涨,交易量同比、环比均增幅显著。

  “一季度开发企业以优惠促销措施着力消化库存、回笼资金,使商品房销量基本保持稳定,并受税收、贷款和降息等利好政策影响,市民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得到释放,销量明显提升。3月中旬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保持高位运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商品房价格季度波动来看,2015年济宁部分地区房价处于较低价位,虽然有国家政策作为引导,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随着楼市新政、棚改政策等系列政策的出台,一季度商品住房价格逐渐止跌回升。

  今年以来,在多重利好宏观政策影响下,且我市不少楼盘“以价换量”相继推出各种优惠政策,购房者信心提振,购房需求逐步释放,商品房销售面积一举扭转了自去年以来的下降趋势,直接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转暖。

  市场现状:城区周边居民占购房者三成,小三居热销 

  “从第一季度的市场走势来看,我市商品住房销售潜力较大,市场理性健康; 从第一季度的商品住房购买对象来看,非主城区户籍占总量的三成,部分人群都是县城或是城区周边居民。”济宁市房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说道。这说明城区作为济宁中心区域的辐射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周边区域居民来济宁购房需求潜力较大。

  正在选房的微山县居民刘先生与周女士计划年底结婚,原打算购置一套两居室做婚房,但看到小三居后就改变了主意。“婚后不久就会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选择总价较低的小三居,从经济上来讲没有超出首付预算,不会造成较大的负担。”刘先生说,从实用性来讲,多出来一室,既方便日后老人照顾孩子,又能保证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减少家庭摩擦。且选购小三居首付多交不到4万元,每月多500块月供,还款压力几乎没有增加,却多出了一室,能满足三代同住的需求,至少十年内可以免去换房之忧。

  随着换房成本的增加,几年前流行的“先买两居等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再换三居室”的买房理念已经过时,现在的购房者更讲究“一步到位”,尤其是购置婚房的小夫妻更是偏爱小三居户型。三居户型的流行,意味着购房者更看重长远的居住需求,提前考虑到与父母、孩子同住的情况,同时也更加注重家庭成员的自我空间。

  专家建议:应稳定房价,加大去库存力度 

  为实现宏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应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动态调节市场供求,合理引导楼市预期,增加差异化住房税收政策运用,推动房价平稳运行,保持和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投资高、资金占用时间长是其显著特点,房地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取决于资金的有效供给。因此,要积极拓展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整合提升投资融资方式,有效解决房地产开发外部融资问题,摆脱房地产信贷单一模式。同时吸引民间资金和社会闲余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建立商业性与政策性相结合的住房融资新模式和新机制。”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市房地产市场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要调整土地供应机制,从土地供应源头上科学合理引导城市产业和功能布局。根据各区域功能定位、现有商品房用途库存量、去化周期等指标,合理调配商品房用地出让规模。对供不应求的区域,适当加大土地供应量平抑需求,而对库存较大、消化艰难的区域,减少或暂停土地供应。同时,完善城市各区域配套功能,缩小现有区域差距,继续提高城区各板块之间教育、医疗、生活服务、交通便利等城市建设和配套,以平衡各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发展。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王孟艳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