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济宁日报社、济宁广播电视台组织的“济宁好人之星”6月份评选现已结束。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最终有10人(群体)入选“济宁好人榜”,其中两人当选“济宁好人之星”,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
“济宁好人之星”名单
岳增文:嘉祥县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
赵秀芝:金乡县人民法院审监庭庭长入选
“济宁好人榜”名单
刘 鹏:兖州心视界爱眼中心店长
刘 茹:曲阜市文物局工作人员
向华东:汶上县次丘镇河里向村村民
张保民、郭德景、郭万山、张海建:梁山县小路口镇张三槐村救人群体
郝成东:金乡县安监局烟花爆竹科科长
刘文军:梁山县马营镇鲍垓村党支部书记
王秀珂:泗水县苗馆镇纪委副书记
杨 慧:曲阜市农业局工作人员
视孝敬公婆为己任的赵秀芝:公公张罗着为她做锦旗
对身患重病的丈夫百般呵护、对瘫痪在床的婆婆始终如一。金乡县人民法院审监庭庭长赵秀芝是生活中的强者,也是工作中的铁人。她说,孝敬公婆是自己的本分,有个完整的家、大家和和睦睦生活在一起比什么都好。
丈夫先后两次患重病,她积极鼓励配合治疗
1995年,女儿刚满3个月时,赵秀芝的丈夫李宝峰被查出了慢性肾衰竭。为了治病,她陪着丈夫四处求医问药。白天努力工作,晚上煎药伺候丈夫,还要辅导孩子的功课,赵秀芝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也正是在赵秀芝多年的悉心照顾下,李宝峰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2011年年底,因连续多天的高强度工作,李宝峰又累倒了。医生诊断李宝峰患了尿毒症,必须透析或换肾治疗。这次的灾难对于一个多年被疾病折磨的普通工薪家庭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然而,面对困难,赵秀芝并没有哭泣,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和丈夫相互鼓励、积极治疗。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李宝峰成功进行了肾移植,如今已恢复健康并重返工作岗位。李宝峰也多次获得省、市、县、局级嘉奖和表彰,并在2012年获得“济宁好人”的荣誉称号。
每天坚持三次“常规动作”,希望延缓婆婆病症
赵秀芝的公婆已经80多岁高龄,行动不便、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婆婆又患上老年痴呆症,瘫痪在床。为让二老过上一个幸福的晚年,赵秀芝想把公婆从农村接到身边照顾,没想到却遭到丈夫的极力反对。“你照顾我20多年,如今我刚好些,孩子也上大学了,你也年近五十,体力不如从前,工作又繁重,照顾老人的事就交给姐妹们去做吧!”赵秀芝却说:“只有把老人接到咱们身边,我心里才踏实。娘为这个家吃了很多苦,孝不等人,我们要珍惜和老人在一起的每一天。我能把你的病治好,也一定能把娘的身体调理好。”
公公也坚决反对去城里,含泪说:“你娘都这样了,不能再连累你了。”赵秀芝却笑着说:“孝敬你们是我的本分,有个完整的家、大家和和睦睦生活在一起比什么都好。”就这样,赵秀芝带着公公和婆婆来到城里生活。
为避免身体还在恢复期的丈夫受累,赵秀芝把照顾公婆的任务全部承担下来。天不亮就起床做饭,然后给婆婆换上干净的衣服和被褥,再一件件清洗干净,接着给老人吃药、打胰岛素、喂饭,有时自己顾不上吃饭就匆忙去上班; 中午下班回来利用紧张的时间再将早晨所做的家务重复一遍;晚上下班回到家,经过做饭、吃药、打针、喂饭、换洗被褥等一套“常规动作”后,在和婆婆说话期间,赵秀芝还要给婆婆做全身按摩。
每天晚上,等婆婆睡下后,她再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收拾家务。虽然婆婆几乎什么都听不懂,但赵秀芝却一直坚持着,希望能延缓婆婆“老年痴呆症”的发展。
多年如一日的孝行感动全家人
4年了,赵秀芝每天无怨无悔的坚持着。虽然婆婆大小便都在床上,但房间、床上、身上保持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异样的气味,瘫痪在床的老人从没出现过一点褥疮,并且身体机体状态保持良好。婆婆病情发作时情绪行为狂躁,赵秀芝多次被婆婆骂过、抓伤过,丈夫和公公都很难为情,过意不去,劝她离远点。赵秀芝说,娘越是发病时越要安抚她、帮助她,她还经常指导姐妹们如何更好地照顾婆婆。
今年春节,80多岁的公公当着所有子女的面说:“在孝敬你娘这方面,秀芝给你们做了一个好榜样。想来想去,我决定给俺秀芝挂个锦旗,以表示对她的感谢。”一旁的赵秀芝连忙说:“孝顺老人是我们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我做的还不够。再说,哪有一家人给自己挂锦旗的道理。”在她的一再坚持下,公公和几个姊妹才作罢。
赵秀芝一直兼任金乡法院妇委会主任之职,在家庭负担较重的情况下,她仍然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岳增文
帮聋哑孩子走出无声世界的岳增文:这个男老师比妈妈还细心
从事特殊教育二十载,嘉祥县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岳增文用恻隐的情和浓郁的爱,帮助一个又一个聋哑孩子走出了无声世界。很多学生不仅走上了工作岗位,还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他用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期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赞歌。
学生生病,他一勺一勺地喂饭
1994年7月,岳增文被分配到嘉祥县特殊教育学校,望着一个个咿咿呀呀说话的孩子和家长无奈的表情,岳增文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聋哑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他所带的班里,十多个学生全部住校。七八岁的孩子从没离开过父母,做老师的同时,岳增文还得学着做家长。身为班主任,他每天要带学生去教室上课、去宿舍休息,甚至还要带他们去厕所,帮着擦屁股。孩子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离家远的孩子感冒发烧,岳增文就把食堂做好的病号饭一勺一勺地喂给孩子,有时候干脆把孩子带到自己家里,亲自给孩子做饭。
学生海明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症,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常常把鞋穿得走样。到了冬天,棉鞋总是被水浸湿,小脚冻得冰凉。为了不让海明遭罪,岳增文给他买了一双棉鞋,每天晚上都用热水帮海明泡脚。以前,学校取暖条件差,冬天宿舍冷,担心孩子们睡不好,岳增文找来空输液瓶,给每个学生冲上热水暖脚。只要学生过生日,他都是提前订好蛋糕,和全班的孩子们一起为他(她)送上祝福。
为了纠正读音,常常把喉咙累肿
照顾聋哑孩子难,教聋哑孩子学说话更难。为了教孩子发音,岳增文都是把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嘴唇边,让孩子感受声带的颤动和送气。在学习舌根音时,他把孩子的小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纠正学生发音。口干了,喝口水继续教,喉咙肿了,就吃片消炎药,直到孩子们发音基本准确了才肯停下来。双休日,家长们来学校接孩子,当听到孩子清晰地喊着“妈妈”扑到家长怀里时,一个个相拥而泣的场景他永远不会忘记。
学生小刚来自偏远农村,是家里的三代单传。小刚的父亲老来得子,自然对小刚百般呵护。小刚一岁多的时候还不会说话,到医院检查,被诊断出听力障碍。来学校的那天,两位朴实的农民领着一个只会比划、不会说话的孩子站在岳增文面前,诉说着给孩子治病的艰难过程。“老师,俺听说你最会教孩子说话,你要是能把孩子教会,叫俺做啥都行。”
刚开始,在家娇生惯养的小刚根本不接受老师的教育,稍不如意就哭鼻子,几天过去了,一个发音都没教会。为了教小刚,岳增文嗓子都哑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小刚终于接受了岳增文。一年后,小刚会喊“爸爸”、“妈妈”了。岳增文始终忘不了,一对苍老的夫妇搂着孩子对自己连说谢谢的场景。
孩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是他最大的欣慰
艰辛的付出必定带来丰厚的回报,20年来,他所教的孩子大部分都能够开口说话,并且让正常人能够听懂,给一个个残疾孩子、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看到家长们时常笑着对老师说“谢谢”,岳增文说“这就够了”。如今,他的很多学生都走上了工作岗位,组建了幸福的家庭,能够自食其力,过上了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岳增文先后有12名学生考入山东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大专班,其中一名学生从山东省特殊教育职业高中考入长春大学工艺美术学院; 在2013年举行的全县中小学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了小学组团体冠军,吴红正同学代表嘉祥县参加济宁市残疾人运动会获得了乒乓球男子单打第一名的好成绩。
辛勤的工作、优异的教学成绩赢得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肯定,岳增文先后被评为全县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县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济宁市优秀教师、济宁市教学能手、济宁市骨干教师、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特殊教育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