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124771586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12477158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人民日报读者来论:公交岂能作“专车”

2016-01-25 18:02 作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用打车软件呼叫“专车”,却来了辆公交车。司机的“省事”、图利等想法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监管责任的缺失。一方面,专车平台作为乘客与专车之间的桥梁,把住“入口”,管住“出口”,是其应有的责任。

  广西桂林 苑广阔

  用打车软件呼叫“专车”,却来了辆公交车。这并不是“段子”,而是发生在生活中的真事。据报道,近日,上海一位市民便遇到了这桩怪事。尽管乘客安全回了家,但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却引人思考。

  把公交车当专车用,且不说烧的是公家油,挣的却是私人钱,可能涉嫌“不当得利”,就拿责任划定来说,由于公交车被“专”用,司机所为并非职务行为,一旦发生交通意外,很可能陷入责任纠纷的陷阱。可以说,这样一种看似“两全其美”的乘车方式,背后却有着不少隐藏风险,不可不慎。

  更应追问的是,公交车“专”用何以出现?司机的“省事”、图利等想法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监管责任的缺失。一方面,专车平台作为乘客与专车之间的桥梁,把住“入口”,管住“出口”,是其应有的责任。据报道,公交车被充作“专车”使用,已不是一次两次。如此而言,专车平台在审核上,是否存在漏洞?监管上,是否存在缺失?另一方面,公交公司同样需要反思。这个事件也从侧面反映出,公交公司的内部管理,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把监督的“探头”装好,把监管的漏洞补上,类似的荒诞剧才不会继续上演。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25日 05 版)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史欣欣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