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124771586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124771586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济宁城区增设6处临时救助场所 24小时提供救助服务

2016-01-25 11:05 作者:苏茜茜 来源:济宁晚报
避寒场所内有棉衣、热水、方便面等食物23日上午,市民政部门召开全局会议,并下发了极端天气寒冬救助工作的紧急通知。李兵告诉记者,低温天气条件下,市救助管理站每天都安排工作人员经常性、多时段上街开展街头救助行动。

临时救助点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为困难人员提供救助服务。

  最强寒流来袭,不少市民都做好了防护准备,那些城市里无家可归的人怎么办?23日晚,记者跟随济宁市第一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巡查,劝导流浪人员到救助管理站避寒。据了解,为应对极寒天气,23日上午市民政部门在市区文化广场、新世纪广场等六处地点搭建了临时避寒场所,并备足御寒物品,方便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就近受助避寒。

  寒潮来袭,救助管理部门全员上岗全天待命23日晚8时许,济宁市第一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来到市区文化广场,查看临时避寒场所内是否有市民需要帮助。据第一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李兵介绍,现在救助管理部门都是全员上岗,24小时随时待命,若一旦发现有流浪者露宿街头,将第一时间进行救助。

  “按照要求,我们救助人员在救助的过程中需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不得强行实施救助。”李兵说,为解决部分流浪人员不愿进站接受救助的难题,一旦气温下降,济宁市第一救助管理站立即加大巡回救助活动的密度,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寒潮预警,并建立夜间错时送温暖巡回救助制度。根据前期掌握的部分流浪者乞讨人员的露宿地点,还将及时派人前往查看。“这种天气情况下,一些职业流浪者一般都不见了,但一些‘固定’的流浪人还有可能出现。”李兵告诉记者,寒潮来袭前,市第一救助管理站就开启了高密度的巡查工作,上周五晚,在太白楼附近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就救助了一位身患残疾的老汉。李兵说,这位老人平日话不多,但每当问起现在过得怎么样时,老人总是笑着冲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

  “住”在商场扶梯角落里的流浪者拒绝救助“根据经验,我们最近几天上街巡查路线多安排了一些公共场所。巡查过程中,工作人员都是仔细观察街道的角角落落,生怕一不留神会错过一名流浪人员。”到达计划内的地点后,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都是仔细走访每一处。23日晚,工作人员在城区多处公共场所以及人流量较大的几条主干道上均没有发现流浪者。李兵说,到了年底,流浪的人就会少一些,加上救助管理站一直在开展“寒冬送暖”活动,不少人在帮助下已返乡。当晚,救助车沿太白路、红星路、刘庄路驶至市区大润发超市附近时,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名流浪者。据李兵介绍,这位流浪者长年居住在此,入冬以来,工作人员已经多次劝他前往救助管理站避寒,但都被拒绝了。

  “还没睡吧?冷不冷?”在李兵的询问下,一个眉眼爬满皱纹的男子从商场扶梯角落里走了出来。只见他身上穿着一件泛白的薄外套,手上、脸上满是污渍。“不冷,没事,我还觉得挺暖和呢!”这位男子对于李兵似乎并不陌生,见面时满脸笑意。李兵劝他去救助管理站避避寒,但他一口回绝。“不愿意去站里避寒,也不能让他冻着!”李兵让另一名工作人员赶紧去车上拿棉衣。听到李兵这番话,流浪男子笑着说:“你们都送来三床棉被了,我不冷,不用棉衣。”虽说遭到拒绝,李兵还是将工作人员递来的棉衣给这位男子披在了身上。

  李兵告诉记者,平日里有很多这种不愿返乡、不愿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的流浪人员。对于拒绝接受救助的人员,他们一般尊重个人意愿,不会强求,但会把棉衣和食物及时送给他们。

  避寒场所内有棉衣、热水、方便面等食物23日上午,市民政部门召开全局会议,并下发了极端天气寒冬救助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各级救助管理机构要在流浪乞讨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集中活动区域增设开放式临时救助点或临时避寒场所,设置明显标志,备足御寒物品,放宽救助次数和救助期限。积极发挥公益慈善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引导他们及时提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线索。而对于不愿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的人员,应向其提供必要的御寒物品和详细求助方式,并按照相关要求做好笔录及档案管理工作。

  李兵告诉记者,低温天气条件下,市救助管理站每天都安排工作人员经常性、多时段上街开展街头救助行动。“临时避寒场所分布在城区文化广场、新体育馆、新世纪广场、大润发超市、火车站、济宁汽车北站处,避寒场所内有棉衣、棉被、热水、方便面等食物。市民若发现需要救助的情况,可引导流浪者前往这6处临时避寒场所,也希望可拨打济宁市第一救助管理站热线电话2211940进行反映。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王孟艳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