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车闻 > 舆论快报

征收拥堵费 公众为何闻“费”色变?

2013-09-12 09:21 作者:乌梦达 陆文军 赵仁伟 来源:新华汽车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提出征收拥堵费,引发广泛关注。随着城市交通矛盾升级,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日趋陷入“堵城”困境,多地传出研究拥堵费征收。
   新华网北京9月11日电(记者乌梦达、陆文军、赵仁伟)日前,北京市交通委提出征收拥堵费,引发广泛关注。随着城市交通矛盾升级,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日趋陷入“堵城”困境,多地传出研究拥堵费征收。

  政府有收费冲动,公众却陷入闻“费”色变的焦虑之中。公共政策制定,有无征求民意、吸纳公众智慧?收了费,是否就能空气清新、道路畅通?如果收费成效不明显,比起优先收费,是否还有更紧要的问题需要优先解决?

  从限牌、限行到收费,职能部门多是“一锤定音”

  9月2日,北京市发布“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征收交通拥堵费提上日程。收费治堵的决策方式,引发诸多争议讨论。

  赞成者认为,作为拥有超过530万辆汽车的首都,拥堵收费能够降低车辆使用强度,缓解交通拥堵。但更多人陷入一种“收费焦虑”。导致拥堵的到底是什么原因?收费又能起多大作用?如果作用不大,收费的依据又不能公开透明,收费可能沦为自肥的工具。

  早在2010年,面对日益严峻的“堵势”,就有广州市政协委员提议征收拥堵费;为此广州市交委多次提出要对收费进行调研,但频频引发舆论强烈反对。至今,广州尚无收费时间表。

  全民为拥堵交费买单,地方政府部门不因管理和规划过失担责,反而因此得到收费奖励。难道还要鼓励政府不作为、乱收费?这是很多广州市民反对的重要原因。

  十多年来,国内“以卡为主”的治堵政策不断出台,如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全部实施了限购政策,很多购车者只能望“牌”兴叹;在控制车辆使用方面,不少城市不同强度实施了限行、限外等措施;提高停车费、加大外牌交通执法等各种市场、行政治堵措施也并不少见。

  但记者梳理发现,多年来,从限牌到限号等治堵政策出台,听取社会意见、公开制定过程的少,政府职能部门一锤定音、迅雷行动的多,走听证程序的更是凤毛麟角,仅有广州“限外”措施进行了听证。

  专家指出,收取拥堵费这样针对长期过程的治堵措施,几乎涉及所有交通参与者。该不该、能不能收,理应公开制定政策,充分听取吸纳民意,让政策制定部门和市民都充分参与讨论,把问题想细、想透、想清楚。如果政府“拍脑袋”定政策,程序有疏漏,公众难免有意见。

  而在开征拥堵费的背后,公众和专家也解读出城市管理者暴露出的收费冲动。一些市民认为,以收费治堵,是否合理,仍待厘清。

  北京车主韩先生表示,买车交税,用车还交费,中国车主的税费负担居世界前列。目前全国都在提倡“费改税”,现在还要再新增行政收费,是不是重复收费?

  再者,社会抚养费、交通罚款、机场建设费等,征收时理由多多,到了信息公开又遮遮掩掩,再要征收社会拥堵费,如何让人信服?

     http://news.xinhuanet.com/auto/2013-09/12/c_125373206.htm

 

初审编辑:李龙   责任编辑:周传智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