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在线教育的“烧钱争霸战”

2014-04-02 17:15 作者: 来源:新华网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提交了一份提案,关注在线教育,希望推动各学校将其教案、试题等资料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免费公开、共享。在李彦宏此次提案的背后,是百度耕耘已久的在线教育计划。目前百度分别自建、投资了度学堂、传课网两大在线教育平台。

  大西瓜 绘

  ■据统计,2013年有数十亿资金进入在线教育行业,全年新增近千家在线教育机构。专家预言,2014年是中国在线教育的大爆发之年。

  ■在线与线下教育相互补充,而非替代。做完在线教育平台后,最重要的还是有内容。因此,移动互联战略重点在于内容、平台和机构的系统结合。

  ■在线教育企业只有把课程资源、内容价值、支持服务、学习体验等环节做好,把握教育的本质,使其通过互联网最大限度地发挥能量,才能获得好的收益。

  ■本报见习记者 刘盾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提交了一份提案,关注在线教育,希望推动各学校将其教案、试题等资料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免费公开、共享。在李彦宏此次提案的背后,是百度耕耘已久的在线教育计划。目前百度分别自建、投资了度学堂、传课网两大在线教育平台。

  阿里巴巴、腾讯、360等互联网公司也竞相在在线教育领域跑马圈地。欢聚时代(以下简称YY)近日宣称投资10亿元成立“100教育”,并以“免费战”加剧争夺战激烈程度。面对打到家门口的争夺战,新东方、好未来等处于领头羊位置的教育培训机构也正加速改革,力保领先地位。

  在线教育是以网络为介质的培训方式,满足了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的“五任何”需求。由于在线教育目前尚无成熟的盈利模式,布局在线教育的互联网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大多要面对高投入、低成功率带来的高风险,甚至要面对长时间“烧钱”却难以盈利的困局。这些教育机构为何热衷于在在线教育方面下血本?在线教育“钱景”又如何?

  在线教育何以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我们此刻正处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新东方“三驾马车”之一的徐小平用钱向在线教育“投赞成票”,他创立的真格天使投资基金投资了“91外教网”、“一起作业网”等在线教育平台。

  在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忠勇看来,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空间巨大,再加上政策、需求和技术的推动,互联网企业正大规模进军在线教育领域。

  政策方面,近年来,公办教育日趋开放,将从根本上促进教育信息化。今年1月,国务院宣布将取消和下放“利用网络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网校审批”。

  需求方面,我国学龄人口数量众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5至24岁的学龄人口约3.3亿,我国网民规模为6.04亿;在线教育需求旺盛,到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

  技术方面,4G时代的全面来临和智能终端的日趋普及将突破时空限制,拓展提升在线教育的应用场景、互动体验感,人们将能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同时,互联网加上移动、云技术,以及基于二者的大数据技术,已经基本满足在线教育的技术需求。

  在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看来,推动她创办91外教网、梯子网的原因是,国内教育领域的资源分布不均衡,课堂教学难以因材施教照顾到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而互联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

  据统计,2013年有数十亿资金进入在线教育行业,全年新增近千家在线教育机构。徐小平预言2014年是中国在线教育的大爆发之年。

  事实证明徐小平所言非虚。2月17日,阿里巴巴联合淡马锡、启明创投,向在线教育平台及在线英语学习机构Tutor Group投资近1亿美元。投资Tutor Group并非阿里巴巴首次布局在线教育,去年,阿里巴巴已上线在线学习平台“淘宝同学”。2月19日,谷歌投资4000万美元购买了教育和学习软件初创企业Renaissance Learning部分股份。此前,亚马逊宣布收购在线数学教育服务商TenMarks。百度、腾讯、360等企业也都已自建或注资在线教育平台。

  在互联网公司的迅速涌入中,YY号称10亿元的投资,加速了在线教育“免费”时代的进程。日前,进入在线教育业务长达3年的YY分拆出独立品牌100教育。100教育一出道就推出免费的托福、雅思强化班,而这些班的线下费用平均在3000元左右。更“烧钱”的是,用户在全勤完成免费课程后,还能获得100教育赠送的100元。

  受互联网企业关注在线教育等因素影响,3月6日,中国A股市场上,立思辰、全通教育、方直科技等3支在线教育个股涨停,大地传媒当日涨幅超过7个百分点。

  “既然商品的‘集散地’可以从商场迁移到淘宝商城,那么,理论上,学校这个知识的‘集散’平台也有可能从‘校园’这个‘场景’迁移到互联网‘场景’中。”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郭文革认为,在线教育的实质是教育生态环境从印刷技术变成了互联网。

  传统教育培训公司为何要“自我革命”

  自从YY投资10亿元打造100教育,推出“免费”托福、雅思强化课的消息发布以来,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大——新东方不仅股市剧烈波动,更有媒体追问以新东方为代表的教育培训机构将何去何从。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敏洪也难得清静。

  2012年底,龚海燕创办91外教网的契机是她花6万元报了1个英语线下班,但发现每次去上课会在路上浪费很多时间,自己也很难坚持下去。而在线教育模式下,学员不需跑到教室,甚至不需要教室,一位名师可以在直播频道中为数万人授课,学员只要拥有电脑、手机等终端即可便捷开展学习;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的学员需付出物理移动成本,受教室容量所限,一位教师难以同时为百名以上学员授课,此外还需面对师资、房租、营销等成本。

  河南郑州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为记者列举了成本:首先是人力资源成本,教师课时费每小时50元左右,此外还有行政管理人员、招生人员工资;接下来就是房租,为便于招生,教育培训机构大多租用临近中小学的写字楼,每月每平方米租金70元左右,他们租用了700平方米作为教室,每月租金近5万元;此外还要配备桌椅、投影仪等硬件,并对房屋进行装修。

  这些成本负担是传统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不承受的压力。互联网企业大举进军在线教育,并“兵临城下”,传统教育培训机构必须选择是否自我革命。

  两会期间,俞敏洪明确表示,新东方已加大在线教育投入。

  俞敏洪早已经意识到,目前数千家做教育的网络公司中,必然会出现颠覆者。而新东方就是要尽力在颠覆者出现前,把颠覆者的优势吸引到系统中来。

  早在2000年,新东方就投资5000万元,创建了新东方在线这一在线教育平台,从2005年开始,就一直盈利。截至去年6月,新东方在线网站个人注册用户已逾1000万,移动学习用户超过250万。

  新东方在线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在线教育机构,尽管线下保持着增长趋势,新东方早在三年前已开始对其线下进行革命性转变。但去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全部推出教育平台后,俞敏洪感到了扑面而来的冲击。

  去年11月,新东方成立20周年庆典一结束,俞敏洪连夜把150多名中高层员工拉到北京郊区,讨论未来20年要走的路,谋求未来行业领先战略。

  危机意识强烈的俞敏洪认为新东方走到了战略抉择关头,“新东方培训教育的面授教育和线上教育如何布局?体验还是便捷?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如果我愿意走到线上,那3万人愿意跟我一起去吗?”

  经历焦虑与反思后,俞敏洪在《创业家》5周年年会暨黑马会成立现场,吹响了新东方在线教育的冲锋号,“我现在做好了准备,宁可在改革的路上死掉,也不死在原来的基因里。”

  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相互补充,而非替代。做完在线教育平台后,最重要的还是有内容。因此,移动互联战略重点在于内容、平台和机构的系统结合。俞敏洪预测,未来3至5年,教育产业将形成线上40%、线下60%的格局。

  近期,俞敏洪对新东方未来线上线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战略部署。其中包括全力推动纯粹在线公司的发展和布局,加强和BAT(百度、阿里、腾讯)的合作,让新东方一些产品线上免费运营,并鼓励优秀老师在新东方线上免费或者收费授课。据了解,新东方在线目前年营收超过2亿元,在国内在线教育公司中处于第一梯队。另外,新东方在线近期针对2至8岁的儿童开发上线了一系列APP,涵盖英语、数学和语文等科目。

  好未来也加紧布局在线教育。去年8月,好未来正式更改集团品牌并宣布全面转型,该公司CEO张邦鑫表示,未来不仅会推出覆盖线上线下的教育产品,还将加快围绕教育市场进行投资。之后,好未来5000万元收购考研网,又在今年1月拿出1.5亿元投资在线母婴交流与教育平台——“宝宝树”。

  在线教育的发展一定要尊重教育规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郭文革认为,熟悉教育规律是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的优势;但传统教育机构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要将互联网基因植入到教育组织,而这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郭文革看来,双方合作可能更有利于中国在线教育的发展。

  “烧钱争霸战”能否催生明日在线教育巨头

  进军在线教育的互联网企业,依托其对网络用户消费习惯的深刻理解,及其巨大的流量,将引导更多的群体参与在线教育,但其不如教育培训机构懂教育。互联网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各自的短板,都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招聘人才等方式予以缓解,但双方都要面对在线教育的高风险。

  “这是万人坑,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低成功率,很多人会死在这个路上。”梯子网创始人龚海燕表示,在线教育不像线下,线下哪怕是很小的培训机构也能生存,只要搞定周边地区市场就行,但互联网讲究规模效应,只有老大老二,没有老三老四,最终的成功概率一定非常低,会有很多人死在路上。

  目前,粉笔网、TutorSpree等国内外在线教育平台已不幸“阵亡”。

  而这并不是结束。俞敏洪表示,目前在中国,纯粹的互联网教育企业有大概2000家,每月找他谈合作或者找投资的企业有30家,其中99%都会死或半死不活,但剩下的1%会变成特别有活力的教育公司。

  弘成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弘成)已深耕在线教育15年,在其董事长黄波看来,在任何一个新兴行业内创业,必定是高风险、高投入、低成功率的。十多年前,和其旗下101网校同时期创业的成百上千家机构,绝大部分已经消失了。

  “要做平台,先要用户,海量的用户并非一朝一日所能吸引,需要巨额的投入,漫长的时间。互联网思维往往是把原有的收费模式破坏了,但是在另外的地方延伸了服务的链条,在其他环节收费。”龚海燕将进军在线教育看成一场赌博,梯子网目前还没具体考虑收费点的设置,运营的前三年都将亏钱,梯子网目前就想通过大量的优质免费资源吸引大量的用户,养成用户习惯和黏性,若干年后再考虑开发增值产品和服务。

  “目前在线教育是个烧钱的坑。”新浪教育频道总监梅景松认为,进军者必须拿出精卫填海的精神,不断地往里放钱,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赚到钱。

  “互联网的玩法就是砸钱。”好未来旗下E度教育网董事长沈文博表示,因为开始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所以要去尝试,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浪费钱。

  与其他行业相比,教育行业采取预付费制度,现金流一般较为充足。但多数布局在线教育的企业,要经历烧钱阶段。

  据报道,2013财年,好未来在线业务亏损650万美元,由于集团将持续加大投入,预计2014财年在线业务亏损将加大。

  “由于在线教育这块蛋糕太诱人,互联网公司、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等都希望尽早高额投入,先占市场,等其他的公司探索出成功的盈利模式后,再介入已很难占据有利竞争地位。”王忠勇说,目前在线教育公司正处于大浪淘金的过程,不怕“烧钱”的公司才能活下来。

  国外也会遇到同样问题。韩国大成在线教育集团社长崔珍荣说:“我们在2000年就开始了网络教育的投资,我们到2009年才有了一些收益,当然现在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我们现在见到钱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

  做在线教育,必定要有巨大的投入,但在线教育企业的成功与否,重点并不在“烧钱”。黄波就曾见过一些在线教育公司,花了几千万元买课程、做课程,但不懂得做教学过程和支持服务,最终昙花一现。

  “烧钱的公司很多都会死掉,但不烧钱也长不大,这是考验创业者综合素质的难题。”龚海燕认为,在线教育暂时不要想盈利,第一步是先把线下的上课体验成功搬到线上来,先要培养用户的习惯,让用户觉得在线上学习有和线下一样,甚至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郭文革则表示,教育的最大投入其实不是钱,而是学习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面对面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的管理,对于提高学生的“投入”具有显著的影响。在线教学中,如何建立对学习过程的“管理”,这是在线教育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黄波看来,做在线教育首先做的是“教育”,这是一件需要踏踏实实做的事情,不能抱有“投机”或“速成”的心态。在线教育做的是口碑,是对学生和这个行业的责任。在线教育企业想成功,一方面必须懂互联网,做好机制,做透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必须要懂教育,教育资源积累、教学过程设计、督学导学设计、教育质量把控等每个环节做扎实,这二者缺一不可。

  做平台还相对简单,做运营、做内容需要花更多的精力。黄波举例说,弘成旗下的101网校,针对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知识点梳理,第一层级的知识点就有几十万个,每个知识点还可以深入梳理,每个知识点都要对应着练、学、测、问等环节,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没有好的教育内容、教育产品,在线教育平台仅靠圈地、靠流量也是做不起来的。

  企业的业务模式、运营管理、资金投入、执行能力等等,都决定着企业是否能生存下去。黄波认为,在线教育企业只有把课程资源、内容价值、支持服务、学习体验等环节做好,把握教育的本质,使其通过互联网最大限度地发挥能量,才能获得好的收益。

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hr/2014-04/02/c_126346060.htm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王磊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