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边吃饭边买画 杭州艺术品消费“草根”起来了
这几天,策展人张家玮做了一次艺术的“破冰”。他把十位艺术家的作品搬到了湖滨商圈的一家西餐厅里,客人可以一边享用西餐,一边欣赏艺术家们的展品,感兴趣的,只需扫扫二维码,就能在线下单,带上中意的画作回家。
艺术品,从来都是高端、小众的存在,是一小拨人的狂欢。策展人艺术猫创始人张强却表示:“普通人以为,艺术是有围墙的,现在我们希望能拆掉它。”
而这只是一次拉近公众与艺术距离的试水,在杭州,你能感觉到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艺术家,在试图拆掉这面“围墙”,使艺术存在于休闲娱乐、家庭生活甚至公众空间场景之中,让艺术品离普罗大众更近一些。
艺术品市场“蛋糕”越做越大
“一个朋友昨天跟我说,想买一个小叶紫檀的笔筒送给7岁的女儿作为生日礼物,这让我感触很大。”从事艺术品收藏有十余年的华夏收藏网、捡漏APP创始人夏正平说:“这才是艺术品消费的未来方向——满足大众人性化的精神需求。”
研究报告显示,关于人均GDP与人类活动变化及财富分配的关系,有一套国际通行的理论:当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2000美元,市场上艺术品购买力开始启动;而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艺术品市场进入繁盛期。2014年我国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其中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的城市已达到82个,而杭州,则以其接近全球富裕国家的水平名列前位。
“在全国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中,杭州有绝对优势。这一方面与杭州的经济发展、文化积淀相关,另一方面像中国美院这样的艺术院校的落户,让杭州在推动艺术品市场发展方面有天然优势。”夏正平说。
据业内估计,到2020年,中国将有16万亿元艺术资产的潜在需求。而近日,文化部也在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16.4%,文化消费呈现快速增长。而艺术消费,作为文化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的需求可见一斑。
年轻消费世代掀动“一江春水”
中国买家在国内外拍卖场中常常表现得让人震惊,“有钱、有闲”成了那些“玩得起”艺术品的群体标签。近年来,更大众化的文化消费群体,也成为激发艺术品消费市场潜力的关键。
“以往,艺术收藏、投资的人群相对固定、窄众,而在消费艺术品时代,老百姓开始增加精神层面消费,艺术品消费会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张强说。
消费艺术品人群的日益年轻化让市场更具新生活力。8号画廊是一间已经营7年多的画廊,负责人王春燕告诉记者,以前,60、70后是他们的主要客群,但现在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会毫不犹豫地购买一幅画,只要它符合自己的主观审美。
在夏正平的艺术品电商平台上也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在我看来,现在艺术品消费的主力人群已经从高净值人群发展到年龄在30岁左右、有能力的消费者。”
而在张强的艺术猫上,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70、80甚至90年代,包括企业家、海归,以及从事金融、设计行业的群体,是有一定的文化艺术审美能力和趣味的人群。
电商成为艺术品消费的“最佳打开方式”
让艺术品消费更贴近大众的,除了物质文明的发展、消费人群观念的更迭,消费渠道的创新更是“破局”关键。
夏正平认为,传统艺术品市场上真假难辨、艺术品定价机制混乱,让普通消费者在消费时“望而生畏”。而专业的艺术品电商平台,有了信任背书,能给消费者提供公正、便捷的消费渠道。
“大批互联网平台的兴起,让艺术品消费更加大众化。我们做的移动互联网‘看展神器’艺术狗,半年时间就获得30多万用户,而电商交易平台艺术猫,已经和上千位艺术家达成了合作。” 张强说:“艺术需要主动走出来,进入人群里去。”在西餐厅看展,就是艺术猫最近一次线上线下联动的创新实践。“把艺术作品融入生活空间,观众能更真实地感受艺术融入生活的美好。”这次展览在APP和现场同步展出、销售,开展两天时间,一部分在展作品已经销售出去了。
据悉,目前国内专注于艺术品销售的电商已达2000家左右。而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深入,艺术品的网上展示、网上销售、网上消费也渐成潮流,成为艺术品消费时代转型升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