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冉冉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杜倩 见习记者 李琛 李彤辉 济宁报道
“‘兖’字解释为‘端’也‘信’也,意为做人要端正诚信,而‘端信’也成为兖州人的价值追求和城市名片。”兖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会主席王洪玮介绍,兖州区于2019年10月被确立为第二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试点,辐射兖州区各镇(街)分中心、437个村(居)实践站和69个主要职能部门及服务行业,统筹全区各级志愿者团队、组织和社会志愿者,为全区市民百姓提供志愿服务,畅通对接部门服务群众渠道,发挥桥梁作用。
据了解,兖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了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镇街、部门中队和村居小队。小队推行“3+N”模式。“3”就是每个村至少建有政策宣讲、环境卫生整治、敬老孝老3支志愿服务队伍。“N”,即成立农技推广、移风易俗、扶贫济困等多个志愿服务队。打造了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同时,以志愿服务联合会为统领,把69支社会公益队伍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形成了推进文明实践的强大合力。为发挥品牌的聚合力、影响力,兖州区先后从136个志愿服务项目中精心筛选包装推介,其中“爱心来敲门”、“春燕护童”、“义剪美”、“健康直通车”、“村口听大戏”等28个志愿服务项目深得群众喜爱。
2019年4月起,济宁市兖州区精心打造的端信夜堂开始走进了群众生活。“‘端信’是兖州的文明城市品牌,‘端信夜堂’晚上叫夜堂,白天叫讲堂,我们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蒲公英讲堂,让诚信美德飞入百姓家,目前,这一品牌已被济宁市推荐为可复制推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之一。”王洪玮说,端信讲堂不仅有空调、茶水炉、影视、电脑、宽带、wifi,冬暖夏凉,环境舒适,让群众进的来、留得住,同时还拓展延伸了宣讲方式,把课堂开设到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和广场公园,采取专家讲、百姓讲、好人讲等形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教育引导群众。截止目前,已组织活动3200场次,受益群众10多万人,被列入济宁市首批可复制推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行列。
兖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断创新突破,打造了集管理调度、信息征集、宣传教育、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网络服务新平台。
“中心可以在这里对镇街分中心、村居实践站和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活动管理调度,对活动现场进行‘直播’。”“端信云”APP平台工程技师李楠介绍,平台集管理调度、信息征集、宣传教育、便民服务为一体,镇街分中心和实践站开展的活动可直接上传中心APP,中心随时查看镇街、村居活动开展情况,在“端信云”APP平台上形成了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互贯通、线上线下一体化工作新体制。截止目前,平台注册志愿者达到9.5万人,受理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部门和志愿服务组织“接单”3236件(次)。
此外,兖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新华书店联合完善“端信书屋”建设,设有读书互动交流、教育培训、多元文化展示、读书写字公益课堂等十多个功能分区。市民可以在这里读书学习、免费借阅图书,也可以举办文化交流、亲子教育、作品鉴赏活动等,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有生机显活力可持续。
兖州大地民风淳朴,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正是这一方厚土夯实了兖州的道德诚信基石。隐瞒20年做“后娘”,用善爱和责任圆了幸福家庭梦的中国好人王梅;义务献血15载,无怨无悔践行社会大爱的魏广志;践行与青少年光明之约,10年为近千名青少年免费进行视力保健与矫正的山东好人刘春艳……越来越多践诺守信的鲜活故事从端信夜堂的讲台上传递到百姓心中。
随着兖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项目的不断开拓,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端信人物和端信事迹不断涌现,为这座城市点亮诚信明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冉冉
11月10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时通”APP电子证照应用暨人社综合服务应用场景上线新闻发布会。[详细]
从市住建局获悉,济宁市主城区已于11月3日启动供热低温运行,热企已经做好了最后的调试、排气、故障排除等工作。8日,济宁市二次管网带温运行,主管网温度已经达到随时供暖状态。[详细]
日前,济宁市科学技术局发布通知,将启动2020年济宁市重点研发计划申报工作,持续推进济宁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详细]
相约黎明,党员为先。2019年起,曲阜市小雪街道推出“相约黎明”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发动党员和志愿者常态帮扶村里老人,每天清晨到老人家里“报到”。[详细]
11月9日凌晨2点15分,重达18000吨的转体桥梁由两台千斤顶牵引,经过30分钟、逆时针旋转82°,成功跨越新兖铁路,与位于铁路对侧的桥墩台座“如约邂逅”。[详细]
日前,主城区太白楼路地下隧道正式通车。该隧道位于太白楼路与西外环路交叉口,全长452米,其中敞开段323米,暗埋段129米,按双向四车道,时速50km设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