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中国银行相关部门证实,中银保险、中航集团与韩国保险公司三星生命签署了有关共同持有中航三星人寿保险公司股份的协议,并已经提交监管部门审批。对此,保监会相关人士表示:“已经收到相关各方提交的材料,但是具体的批复还得需要一段时间。”
无论此次交易的具体细节如何,中国银行寿险牌照的获得意味着五大行悉数获得了寿险牌照。对此,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谢辉博士表示:“银行多元化经营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脚步只会越来越快,慢慢地我们会看到中国出现很多金融控股集团,而某某银行只是即将出现的金融控股集团的名称罢了。”
五大行“跑马圈地”保险业
2008年1月16日,银监会与保监会签署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允许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以及有效隔离风险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可以开展相互投资的试点。由此,各大银行纷纷尝试参股或控股保险公司。
截至目前,不光五大行积极投身保险业来跑马圈地,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也早已开始进入寿险行业。据悉,早在2009年,保监会即批准中银保险收购恒安标准人寿。按照计划,中银保险分别购买恒安标准人寿现有中外方股东各25%的股权,实现50%的最终持股比例,但最终因为恒安标准人寿外方股东英国标准人寿不愿放手,参股计划失败。除此之外,中国银行还先后对国泰人寿、新光海航等多家寿险公司伸出橄榄枝,但一直未有突破。
保险业内人士表示,在保险领域的布局中,没有一家银行不想实现包括寿险、财险在内的全牌照布局。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9年底,交通银行成功入股中保康联人寿保险(现交银康联);2010年,工商银行以12亿元购买金盛人寿(现工银安盛)60%的股权;而建设银行去年完成太平洋安泰的控股权,并正式更名为“建信人寿”;农行也于2012年11月获批控股嘉禾人寿(现农银人寿)。
中行此次参股如果能够顺利进行,中行将成为五大行中第一家拿下寿险、财险全牌照布局的大行。保监会人士表示,中行是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行,因而在借鉴国际混业经营经验、综合化经营方面的优势也更加明显。据记者了解,如果此次参股顺利实施,中行的全牌照布局中,将只缺信托牌照。
银行联姻保险是双赢
“银行就像聚宝盆的底,跟银行联姻有底,业务还能做不好嘛。”谢辉表示,对于一家保险公司而言,大行的股东背景无疑是实现业绩快速增长的一条捷径。
根据保监会2013年12月23日发布的保险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13年11月底,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584.95亿元,同比增长16.23%;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8847.15亿元,同比增长6.79%。去年前三季度,工行控股的工银安盛前三季度保费达93.8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2.94亿元增长近两倍;由交行控股的交银康联前三季度保费达到了12.85亿元,同比增长103%。
此次中行如果能够成功入主中航三星人寿,一方面,中行得以实现保险全牌照经营的夙愿;另一方面,中航三星人寿也因为变身为银行系险企而坐享中行的渠道等各方面优势资源。据银行系险企人士分析,中航三星人寿在国内业务的开展并不顺利,之所以选择中行合作,看重的是中国银行辐射至全国各个角落的机构网点以及庞大的客户资源。
对此,上述保监会人士表示,银行控股保险公司促进了保险业与银行业的混业经营,银行不但寻找到了新的利益增长点,也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增长动力。而且目前银行渠道已成为相关保险公司保费增长最重要的渠道,商业银行具有先天的客户优势,无疑成为银行系保险公司保费增长的重要突破口。
银行综合化经营步伐趋紧
“收购计划是由中国银行总行统筹安排的,主要是出于多元化战略的考虑。”中银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不只是中行一家大行在综合化经营方面跑马圈地,谢辉表示,五大行、股份制银行甚至部分城商行都已经加入了跑马圈地的大军中,只不过五大行拥有更多的资源优势,相对而言,综合化经营的进程会更快一些,手笔也更大一些罢了。
据记者了解,工行目前除了现有的传统银行业务以外,旗下有工银安盛保险、工银瑞信基金,工银租赁等多元化业务单元,“金融控股集团”的雏形已经慢慢开始展现。
对此,谢辉表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程度越往深入发展,银行的息差就会越窄,传统业务受到的利润挤压就会越大。所以,银行为了应对这种挑战,除了扩大中间业务收入以外,综合化经营增加自己的业务板块,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也就变成了一条必由之路。
“中银保险争取寿险牌照以及各大银行在保险领域的发力只是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综合化经营步伐加快的一个反映。”业内专家表示,银行理财债权类直接融资工具和资管计划的试点开启,将这种产品混业的格局改写,银行业务正在加速综合化。
“2014年,中间业务收入的强化、多元化经营背景下的跑马圈地以及借助科技力量引入互联网的思维,都是银行正在做和不得不做的事情。”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