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育文章

拒绝课堂“低头族”,让手机休息一下

2015-02-24 14:23 作者: 来源:中青网
周一的清晨,上课铃还未响起。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外)主楼的教室里,同学们将自己的手机放入了一个浅蓝色的收纳袋里,然后回到座位晨读,准备上课。

手机袋照片1

浅蓝色的手机收纳袋

周一的清晨,上课铃还未响起。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外)主楼的教室里,同学们将自己的手机放入了一个浅蓝色的收纳袋里,然后回到座位晨读,准备上课。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在你对面,而你却在玩手机。”为了缩短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增强师生互动,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北外“歆知读书会”发起了“共建优良学风,让手机休息”的倡议,拒绝课堂“低头族”。学校为大一的各班配备手机收纳袋,引导大家在课前自觉将手机关闭或静音放入袋中,下课后自行取走。

“低头族”形势严峻

在新媒体时代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功能多样化,人们能够方便地了解周围世界,随时随地学习新的知识。但是,在智能手机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低头族”,甚至一部分年轻人或多或少地换上了“手机依赖症”。大学课堂上,一些同学依然对手机恋恋不舍,低头刷微博、微信,甚至玩手机游戏。这些行为导致同学们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了课堂的学习质量,不利于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建设。

笔者随机对几所学校的上课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存在上课低头使用手机现象的课堂有21个,占到抽查总数的20.5%。其中专业课堂情况较好,而公共必修课及通选课堂则较为严峻。统计发现,平均有28.6%的学生在公共必修课及通选课上低头玩手机或做其它事情。据了解,同学上课玩手机不是个案,这需要引起学生、老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共同重视。

诚然,教师教学吸引力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是有些老师的课讲得相当好,课程内容充实、案例生动,理论深入浅出,能很自然地与学生互动。在这样的课堂上,仍然有个别学生埋头使用手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因此,引导同学们正确对待手机,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势在必行。

迎来第一块“试验田”

12月初,北外歆才团校和歆知读书会面向全校同学发起了“共建优良学风,让手机休息”的倡议。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以理智的态度对待手机;同学们相互监督,上课不玩手机,争创无手机文明课堂;团学干部以身作则,自觉接受老师和同学监督,上课带头拒绝手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团委决定首先在大一专业课堂试行。自此,手机收纳袋第一次走进北外教室。试行期间,学校积极听取老师和同学们的反馈,不断改进活动方案。同时,定期抽查各班督察方案落实情况,了解取得的初步成效,合理量化阶性段目标。为在全校范围内推行该项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今后,学校也希望以此为载体,不断延伸活动范围,开展“共建良好学风”相关的系列主题班会、团日活动,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合理规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仅在课堂上拒绝“低头族”,课下也积极响应团中央“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号召,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合作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手机袋照片2

同学正在检查手机收纳袋

声音:课前先交手机好不好?

自北外试行“共建优良学风,让手机休息”的倡议以来,收到了来自同学和老师们多角度的声音。北京外国语大学团委书记陈洪兵表示,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会削弱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手机课堂”倡议的推行,有利于帮助一些有“手机依赖症”的同学克服上课注意力分散的状况,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在‘手机袋’倡议刚开始实行时,课前大家都是依依不舍地将手机放入手机袋中,没有手机很不习惯。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大家也能很自觉地将手机放入‘手机袋’里,很明显上课时的学习气氛比之前更好了。”北外14级俄语学院的一名学生说道。

同时,笔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将手机放入“手机袋”。北外14级法语系的一名学生认为,“手机袋”的作用是为帮助戒除“手机依赖症”有困难的同学设置的,而自己有信心上课不玩手机,所以没有必要放入袋中。

另有同学表示,如果上课时有同学用手机,周围的人都会受影响,不自觉地去拿手机,还是都上交的好。

此外,也有同学表示,现在的大学课堂上大多数是使用多媒体教学,老师放PPT速度过快,来不及做笔记,而利用手机拍照,能及时地记录一些重要信息方便课后复习。而且,上课使用手机查字典对于学习外语的同学也是必要的,所以课堂上使用手机也不是毫无益处。

笔者的采访发现,大部分师生还是支持这种做法的。上课期间让手机休息是一种很好的约束,即使把手机留在身边,也不应该使用手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非志无以成学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气质,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优良的学风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矢志成才的精神力量。“手机袋”收纳的不止是手机,还是同学们的不良习惯。“无手机课堂”的倡议是同学们进行自我教育与管理、共同营造优良学风的自觉行动。学校鼓励并支持这种做法,认为此举有助于同学们正确认识手机,合理使用手机,共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宋申超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