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山县第一季度“济宁好人”殷绍敏、侯典尧、王秋香
殷绍敏:把眼角膜捐献给别人,将来我还能看到这个世界
2013年冬天,在水浒故里梁山县,人们记住了一个追风少年的名字:殷绍敏。
“把眼角膜捐献给别人,将来我还能看到这个世界。”这是弥留之际的殷绍敏留给世上的珍贵礼物。2013年12月20日,在济南眼科医院,医生怀着沉痛的心情完成了殷绍敏的眼角膜摘除手术,然后按照孩子的遗嘱,他的遗体被运往济宁医学院,供医学研究。
2013年12月6日中午,殷绍敏肚子疼,学校要求他回家看病,然而为了不影响学习,殷绍敏咬牙拒绝了老师的要求,后来疼痛难忍,他才请假回家。殷绍敏在梁山县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起初被怀疑是肺炎,但是病情始终没有得到控制。后来家人把殷绍敏送到济南,经过检查,医生确诊殷绍敏所得病为胸膜肺母细胞瘤晚期,目前的医疗水平已无法治愈,得知此消息的爸爸妈妈几乎晕倒过去。
在梁山县人民医院住院期间,病情还没有得到确诊时,殷绍敏多次要求父亲用车子推着自己去上学,他说自己没事,马上又要考试了,不想耽误学习。父母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拒绝了他的请求。病情确诊之后,殷绍敏为了不让家人悲伤难过,表现得特别坚强。每次去打针化验,但凡能自己走过去的绝不会要爸爸抱着过去,看到家人难过也总是笑着去安慰。
当得知自己身患重病后,殷绍敏安静地告诉姐姐,等到自己去世之后,想把自己的眼角膜和遗体都捐献出去。
12月19日晚上,在梁山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殷绍敏突然感觉肺部憋得难受,呼吸异常困难,家人在床前忍着巨大悲痛含泪轻声问道,孩子,你还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吗?殷绍敏睁开被病魔折磨得疲惫的双眼,断断续续地说,我想见见老师。家人赶忙拨通了班主任孙海涛的电话,电话放到殷绍敏嘴边,殷绍敏深吸一口气,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说出了五个令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的字:老师,我走了......
晚上10点左右,班主任孙老师赶到医院,看到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殷绍敏,孙老师眼圈通红,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弥留之际,殷绍敏用笔颤抖着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遗嘱:“你如果需要我的器官,我可以无偿捐给你,请去我的父母那里谢谢他们,还要好好爱你的父母。”晚上11点18分,这个可爱的花样少年离开人世。
侯典尧:今朝栽上一山苗,来年桃李满山坳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981年,侯典尧高中毕业后就一头扎进了村小学,经过努力他成为一名正式民办教师。由于家境不好,在一次去砖厂打工时由于机器故障,右手不慎被卷进里面造成高位截肢。侯典尧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教师梦,在右手伤口还未痊愈时,他便开始夜以继日地练习左手写字。由于长期练习写字需要右手做支撑,老侯的右胳膊截肢部位磨得渗出了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忍受着疼痛苦练了一年,写的字甚至比一般的人要快要好,最终重返讲台。
2002年,在学校老师和上级领导一致推荐下侯典尧当上了杨营镇京九小学校长。每天早晨他都是第一个到学校打扫卫生,放学后送走学生,他又是最后一个离开。课余时间,老侯总会把孩子们叫到一起交流谈心,孩子们也乐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诉这位“校长爷爷”;对家庭贫困的学生,老侯总是慷慨解囊,为学生购买衣物、学习用品,凡是他觉得需要给孩子置办的从来没有含糊过一星半点。30年来,经他资助过的学生连他自己都数不过来。
在学校,老侯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好老师,在家里,他俨然是一位懂得体贴照顾的好丈夫。妻子也是一位残疾人,走路腿脚不方便,身体也不好干不了重活,老侯便一个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他白天去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再去田里干活,常常忙到晚上八九点钟,回到家还要照顾体弱的妻子。无论多忙多累,老侯都会抽出时间陪妻子聊天解闷,夫妻之间其乐融融,相敬如宾。
教师职业没有惊天动地的辉煌,靠责任、执着和坚守,侯典尧书写着自己多彩无悔的人生。老侯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做着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可是要把这些普通的事情做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辈人常说‘今朝栽上一山苗,来年桃李满山坳’,教育就是一种延续和传承。”
王秋香:孝顺父母,天经地义
2010年,50岁的王秋香从台前县嫁到了梁山县杨楼村,这对于遭受过丧妻之痛的丈夫杨成国来说,无疑带来了莫大的安慰,王秋香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一家人相处的很好。
在喜悦的同时,杨成国也把一个事情郑重地告诉了王秋香,自从原来的妻子去世后,他就担负起了照顾岳母的责任,因为岳母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去世后,剩下一个老人无依无靠,杨成国就主动承担了照顾老人的任务。听完这些,王秋香不但没有责怪丈夫,并且说:"你在外面事情多,以后照顾老人的活就交给我吧!"说了就办,自此,王秋香待老人象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经常为老人送吃的,给老人洗衣服、晒被子,做做其他家务活。
天有不测风云,两个月后的一个上午,老人突发脑溢血,经医院抢救后,命虽然保住了,但是,老人从此便无法走路了,只能躺在床上。从医院回来,为照顾老人方便,王秋香就把老人接到了自己家里,每天端饭喂药,无微不至的伺候着老人。经过王秋香九个月的精心照顾,老人的病好了许多,这时,老人坚决要回到肖庄村老家,拗不过老人的王秋香,只有把老人送到了老家。从此,从杨楼到肖庄,每天三顿饭,都由王秋香来送,直到老人去世。三年的春夏秋冬,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面对毫无血缘的老人,王秋香毅然付出真心,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让老人在爱的包围下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她经常说,我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微不足道的,孝顺父母,本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
在照顾老人的同时,王秋香和两个儿子、儿媳也相处的特别融洽。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照顾孙子、孙女的差事都交给了王秋香,她把照顾孩子当成了乐趣,和孩子们在一起,她感到由衷地高兴,因为在她看来一家人和和睦睦,比什么都好。
2014年,殷绍敏、侯典尧、王秋香入选第一季度“济宁好人榜”。
无论是战争年代的革命英雄,还是和平年代的平民英雄,都是梁山县人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好人是榜样,好人是旗帜。梁山县层出不穷的好人,在新时期树立起了崭新的道德标杆,为该县“打造区域桥头堡冲刺鲁西20强”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郝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