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124771586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124771586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美丽乡村建设样板示范区形成 明年将全面实现“三个全覆盖”

2015-11-07 13:51 作者: 来源:济宁晚报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初步形成,美丽乡村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昨日,记者在会议现场了解到,目前,美丽乡村基本实现了“三个全覆盖”。 明年,市县两级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各部门涉农资金、项目整合,重点向美丽乡村和小城镇建设倾斜。

   昨日,记者从全市美丽乡村暨小城镇建设现场会议上获悉,明年将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围绕“产业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建设目标,以持续推进村庄绿化、净化为主题,将以农村厕所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把美丽乡村示范区及小城镇建设逐步向全市推广,并加快实现“村村净”、“街街亮”、“户户通”等便民设施的全覆盖。

   农村成果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初步形成,美丽乡村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昨日,记者在会议现场了解到,目前,美丽乡村基本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全市6314个村庄实行市场化保洁,实现了“村村净”全覆盖;新安装路灯9.7万盏,亮化率达到99.7%,实现了“街街亮”全覆盖;新建或改建进村道路、村内主要街道、小街巷3557公里,86%的村庄已实现“户户通”。“四个一”工程方面,镇村绿化栽植各类苗木3430万棵,清理整治坑塘2175个,新建改建农村文化广场2229处,已覆盖全市87.3%的行政村; 新增“清洁庭院”25.3万户;整合市、县两级资源,集中打造了9个市级示范片区、12个县级示范片区和251个示范村,形成了兖州新驿、曲阜吴村、泗水泗张、邹城香城、微山欢城、嘉祥万张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样板示范区。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各个乡镇、村落旅游业也随之兴旺起来,目前,以现代农业、观光林业、休闲渔业、乡村旅游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已经初步形成,建成了如葫芦套、王家口、石鼓墩、上九村等一大批乡村旅游景点,美丽乡村品牌效应逐步显现。部分村级组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集体资产的增值保值,集体经济和服务能力也不断增强。

   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完成率高,小城镇建设也初见成效,截止到9月底,全市145个涉农乡镇(街道)完成村镇建设总投资98.7亿元,其中18个省级示范镇完成村镇建设总投资15.8亿元,累计完成园区投资545.94亿元,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8个,建成小城镇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81个。

   农村环境

   年底前完成道路及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今年年底完成农村道路硬化村村通、村内通及环境整治的同时,明年年初将结合市场化运作将重点开展重点风景区、农家乐乡村旅游集中地的连片整治,逐渐完善沿线村庄垃圾收集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农村亮灯率和照明效果等项目建设及管理,依法拆除沿线两侧违章建筑,连村成片推进农村河道、河沟和坑塘清淤疏浚整治,带动农村环境整体提升。

   为了实现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成片打造整体效果,各乡镇将根据规划建设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连线成片,提高质量扩展覆盖面,并按照各地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自然风光、产业发展、城郊休闲等类型,做好美丽乡村示范村整体风貌提升,形成各具特色的村庄特质。加快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为农服务水平,要严格按照示范片区14项重点任务要求,进一步完善线网整治、污水处理、服务中心等功能配套。

   通过制定和完善土地转让,集中统建,招商引资,谁投资、谁受益的优惠政策,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强化城镇理念,鼓励和引导多种投资主体筹资建镇,使农民成为小城镇建设、投资和消费的主体。允许农民将拥有的已经量化的集体财产变现,或保留其迁入城镇后的分红权利,维护农民自身劳动成果;保留农民户口迁移后对土地的承包权利,鼓励他们对承包的有偿转让; 制定有利于吸引资金、人才的就业、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的制度和政策,切实解决进镇农民的后顾之忧。

   农村建设

   明年年底,全市145个小城镇驻地告别“脏乱差”

   明年,我市将按照“分类提升、梯次推进、重点突破”原则,全面增强重点小城镇功能实力。到2016年年底,全市145个小城镇驻地全面消除“脏乱差”现象;22个重点小城镇进一步做大做强,顺利通过国家、省验收考核;7个市级小城镇示范点打造成为具有城市功能形态的小城市和卫星小城镇、生态特色镇,引领小城镇更快更好发展。

   统筹安排农村住宅与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做好古村落及附属设施和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和修缮,确保小城镇建设按图发展。各个乡镇打通周围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与镇域主要街道的连接,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稳步推动供暖、供气设施建设和管网铺设。坚持“以产兴镇,以镇促产”的方针,靠特色主导产业,扩大镇域中心市场,以产业聚旺城镇人口,以产业拉动镇域经济,以产业推进城镇拓展。按照“产城一体、镇园一体、景镇一体”高度融合的思路,依托各自区位、资源、环境优势,划类布局,全力打造“一镇一品、一镇一业、一镇一景”。

   明年,市县两级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各部门涉农资金、项目整合,重点向美丽乡村和小城镇建设倾斜。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投资、捐助、认建、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和小城镇建设。各个乡镇不仅要建立“道路养护、环卫保洁、绿化管养、路灯管护、村容管理”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队伍,还要对村庄基础设施管理维护等进行定期巡查和管护,村庄和社区要建立信息员制度,及时发现应急处置出现的问题。

   新闻1+1 鱼台“为民办十件实事”年末回头看

   70岁以上城乡居民 免缴医疗保险费用

   东方圣城网讯(见习记者 刘伟栋)今年年初,鱼台县围绕实施城乡洁净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城区“四小”便民工程、社会医疗保险等方面做出承诺,保证如期完成2015年度“为民所办十件实事”。年末将至,这些实事进度如何?11月4日,该县召开了2015年度民生“十件实事”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落实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农村义务教学达省级标准全县学生吃上营养餐

   鱼台县84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正在按照省市要求,创建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已完成投资7000多万元。据鱼台县教体局副局长常秀纯介绍,第三件民生实事中,规划教育建设项目142个,目前,滨湖中学二期、王鲁镇宋庄小学教学楼、谷亭中学餐厅等42个项目已竣工,76个项目正在建设中,24个项目正在进行设计、招标等工作;在电教设备配备上,投资1407万元,购进师生用机2703台,多媒体594套,实现了该县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投资350多万元购置了音体美卫、实验器材和食堂餐厅设备,较大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近期,将再购置400万元图书、600万元电教器材、500万元音体美和实验器材。

   对于学生家长十分关心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常秀纯介绍说,2015年,鱼台县投入专项资金500多万元,让2.5万名中小学生吃上营养餐,实现了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

   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查体进行跟踪随访和健康指导

   2015年,鱼台县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农村独女及双女户父母、城镇“三无”人员、孤儿、重度残疾人及70周岁以上老人的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据鱼台县人社局政策法规科科长魏雁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共为2.8万名70周岁以上的城乡参保居民补助医疗保险费280万元。

   县卫计局牵头负责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工作,目前,全县累计查体35822人,查体率为76.2%。据鱼台县卫计局副局长卢绍文介绍,健康检查结果及时书面反馈给老年人,并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指导;对查出有健康问题的老年人,建议及时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同时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意外伤害预防和自救等方面健康指导;对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纳入慢病规范化管理,检查结果记入居民健康档案,两周内进行跟踪随访。

   新建日供水3万吨水厂1处预计2017年建成投产

   “啥时候我们能喝上更高质量的饮用水?”在“十件实事”的第4条中指出,为进一步保障居民用水,提高居民饮水安全标准,该县决定在城区西北角实施山东鱼台原水生态净化与供水系统工程建设项目,满足居民用水需求。

   据鱼台县城乡环境卫生和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主任别庆民介绍,该项目总投资2.8亿元,新建日供水5万吨水厂一处及配套建设,一期建成3万立方米/日供水量水厂1座。项目选址位于湖凌二路北首路西、滨湖街道张庙村西北,总占地620余亩,一期工程占地82.5亩;目前,水土保持、地形测量等前期项目已完成,正在上报省住建厅等有关部门审批。该项目建设周期为两年,预计2017年建成投产。

   此外,为解决城区停车难、公厕少、道路破损等困扰百姓的难题,去年年底,该县对下一步城市建设进行了全面深入调查,梳理出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需建设、工程量小的30项整治任务,提出了小街巷、小绿化、小公厕、小停车场“四小”便民工程建设。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王孟艳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