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32775829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327758290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组建旅游警察实行“黑名单”制 济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2016-07-12 18:01 作者:朱仙娉 来源:大众网济宁频道
11日上午,济宁市全市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大会召开,会上公布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的意见》,下发了《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实施细则》、《济宁市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和《济宁市加快旅游强市建设实施方案》。未来三年,济宁市将全力推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推动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到2017年,济宁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09亿元,旅游消费总额达到660亿元,年接待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全市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

  大众网济宁7月12日讯记者 朱仙娉)11日上午,济宁市全市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大会召开,会上公布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的意见》,下发了《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实施细则》、《济宁市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和《济宁市加快旅游强市建设实施方案》。未来三年,济宁市将全力推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推动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到2017年,济宁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09亿元,旅游消费总额达到660亿元,年接待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全市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

  处处是风景,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今后一时期,我们将把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以整合增加全域供给,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济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凤东介绍,到2018年,全面构建 “处处都是风景、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全域旅游大格局;打造研学旅游先行区,以精品打造提升供给层次,培育评定100家特色研学游基地,推出研学旅游拳头产品,举办首届研学旅游节及研学峰会,打响“东方圣地”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提升乡村旅游,以设施完善提升供给水平,全力推进旅游扶贫攻坚行动,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到2018年,培育10个旅游强乡镇,100个旅游特色村,1000户乡村旅游示范户,带动10000名农民直接就业。

  杨凤东表示,同时,开发旅游新业态,以需求拓展优化供给结构,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以大数据推进精准营销。

  推行“黑名单”制,济宁年内将组建旅游警察

  记者从济宁市旅游局获悉,济宁将探索推进旅游警察执法队伍建设,保障旅游者、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今年年底前,曲阜市、梁山县、微山县和太白湖新区等重点旅游县(市、区)将探索组建旅游警察。

  据了解,近年来,济宁市不断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到2018年,济宁全市旅游通达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布局合理,智慧旅游全面普及,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市场开放程度明显提高,旅游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

  此外,为规范旅游市场监管,济宁市各级旅游部门将创新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与公安、工商、物价、食品药品监管、交通、文化执法等部门联合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活动。发挥“12301”旅游热线、国家级和市级旅游行风监督员作用,发挥旅游行业“红黑榜”作用,定期公布旅游“黑名单”,加大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监督和曝光力度,及时处理、曝光典型案例。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开展“文化济宁文明行”旅游主题活动,并继续评选“文明使者”、“美德游客”、“最美领队(导游)”。同时壮大旅游志愿者队伍,构建起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旅游志愿服务体系。 

  “济宁记忆”主题文化街区和非遗产体验传播基地搭上“文化之旅”

  据了解,济宁市将高水平培育文化旅游产品,着力打造孔孟文化之旅、水浒古典文化之旅、文化修学之旅、乡村度假之旅等8大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建设“济宁记忆”主题文化街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传播基地,打造文化圣地、魅力渔家、养心净土、文化寻根、乡愁记忆等特色品牌,重点实施“十大文旅产业培植工程”。

  此外,济宁市将以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为战略牵动,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章,全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在文化交流传播上作示范,高标准推进体验基地建设,加大文化“走出去”力度,打造“一带一路”中华优秀文化起点城市。要在文物保护利用上作示范,建立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快推进国家大遗址曲阜片区保护维修工程等一批基础性、先导性项目,在文物展示、依托文物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上下更大功夫,包装推出一批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贺亚林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