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贺亚林
小小的扶贫车间解决了11户贫困户的大问题
大众网济宁11月2日讯(记者 朱仙娉)在邹城市张庄镇的管区大院里,有一所小小的“扶贫车间”,11名贫困户每天在这里从事电子线圈加工工作。她们家中有着各种沉重的负担,无法离家太远出去打工。而扶贫加工车间的设立,正为她们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不仅增加了收入,还为她们带来了一份稳定的保障。
在这间不大的“扶贫车间”里,记者看到了几名女工正在紧张进行着电子线圈加工,地上堆积着已经加工成型的黄色电子线圈。第一书记王敬华告诉记者,加工车间设立之初,管区协调西柳村免费提供场地,出资购置了简易加工工具免费提供给贫困户使用,11名贫困户在此就业,每人每月增收300-500元。
“我们与威海临海电子厂联系对接,免费将加工原料从城里运送到车间统一加工,再免费将成品送回电子厂结算费用,为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我们还制订出台了扶持政策,根据每天的加工量,每人每天分别给予5元、3元、2元的保底补助工资,保障贫困户收入稳定。”王敬华说。
然而,如此运作一段时间后,由于贫困户技术水平低,手工加工成品合格率不高的问题显现出来。于是,张庄镇及时转变思路,与卞柳电子公司合作,公司提供加工原料和技术支持,镇政府出资3.5万元购置了10台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加工设备,组建了一条小型加工生产线。机械设备租赁给卞柳公司使用,按每台设备每月50元的租金标准,由企业发放给10户劳动能力差、脱贫困难的贫困户,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吸纳周边群众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前来就业。新设备运营后,日加工成品约500余个,熟练后月收入可达1000元左右。
李宪花喜获工厂分红,一年能有1000多元的增收,对此,她十分感激。
李怀峰和刘宪花是东卞村的两户贫困户,他们一个是刚来工作不久,一个是扶贫车间的老员工,两人都是通过扶贫车间走上了脱贫的道路。可随着扶贫车间组建了自动化小型加工生产线,年过半百的刘宪花却不会使用新型的设备。
“老伴患有糖尿病并发症,家中还有两个孩子,幸亏在家门口还能找到这份工作。”说起这份加工活,刘宪花的言语中满是感激。
9月4日,已经无法再从事电子线圈机械加工的刘宪花却领到了另一项电子线圈厂的福利分红,每季度300元。“除了感谢还是感谢,虽然我已经不再做这份工作了,可还收到了工厂里的分红,这让我们全家有了新希望。”刘宪花举着“分红”收到条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活令她又有了干劲,也让孩子有了继续读书的动力。
“扶贫加工车间的设立,既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加了收入,又使劳动能力差无法就业的贫困户有了一份稳定的保障,起到了良好的脱贫效果。”王敬华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贺亚林
近日,记者从济宁市公共汽车公司了解到,今日起,市公共汽车公司所有公交线路将执行冬季运营时间,从11月1日始至次年3月31日止。[详细]
上周济宁冷空气活动频繁,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低,市民们已经感受到了深秋带来的凉意。在经历了连续五天的阴雨天,享受了一个温暖的周末之后,济宁再次迎来了降温,本周的最低气温仅有2℃。[详细]
27日,济宁城区居民供热终端销售价格由现行建筑面积21元/平方米调整为20元/平方米,已提前缴纳费用的用户可在12月6日之后申请退款。[详细]
2016年10月27日济宁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通过[详细]
26日,济邹路(车站东路至洸府河段)升级改造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济宁主城区(任城)的工业园路、铁路桥南路、津浦北街升级改造工程已完工恢复通车,附近居民出行得到改善。此外,金鑫路、小校场街等20余条道路也列入改造计划,计划明年开春开始施工。[详细]
昨日,本报A11版报道了汶上县康驿镇的范大妈一家五口同时遭遇车祸一事。事故发生后,一家人立即被送往济医附院接受治疗。不过,高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家无力承担。记者最新采访获悉,范大妈为了节省费用,挽救仍旧住在重症监护室里的两个小孙子,决定放弃继续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