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丹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宁5月29日讯(记者 杜倩)“给我两个蜜枣、两个蛋黄的带走。”这是市民李奶奶本周第二次光顾这家粽子老店了,跟李奶奶一样,小店门口络绎不绝的人们“就好这一口”,也正是如此,这家门口只有“粽子”二字的手工粽子店在济宁香飘十余年,最远还被带到了俄罗斯,成为济宁人念念不忘的老味道。
送走一批“老主顾”,44岁的王玉华在店里忙着包粽子,她的两个儿子帮着迎来送往。王玉华一边飞快的包着粽子,一边说起她的“粽子情结”。
“当时济宁没有现包现卖的粽子店,自己就想开家粽子专卖店,也没有想过一开就是12年。”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尝到粽子本身最纯粹的味道,不至于破坏口感,王玉华每天早上5点就要起床开始泡米。而端午节前后则是她最忙的时候,因为很多人都会排队买粽子到深夜,最多的时候,店里一天卖出去过一万多个粽子。
虽然王玉华有时会很累,但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能吃到老味粽子,她愿意一直坚持下去。
在这家不足30平米的小店里,王玉华似乎与每位来购买粽子的市民都像是相识多年的老友,熟悉他们的口味,往往顾客还没开口,王玉华便抢先一步说,“还是老样子?”。
高中时经常来这买粽子的刘晓林如今已经结婚生子,她说,自己喜欢吃这家粽子不仅仅是因为这十二年的口味如一,更因为这家粽子店也见证了自己成长的足迹。“从我上学吃到结婚生子,现在还会买给我孩子吃。”刘晓林说,这家粽子陪伴了她和孩子两代人的成长。
在济宁安家的张伟是金乡人,每周末回老家前,都会买点粽子带回去,张伟说,老家有亲戚在济宁上学时就爱吃这个味,父母来济宁住的时候也常常来这,所以每次回金乡前,都会提前问问家里人需要带多少。
儿子在国外留学的刘女士也是店里的常客,常常在人少的时候跟王玉华聊起家常。刘女士说,孩子在俄罗斯还想着家乡的味道,每次跟丈夫去看望孩子的时候,都会把粽子带过去。
十二年弹指一挥间,很多吃过王玉华包的粽子的人或已长大,或已为人父母,或已年迈。尽管粽子的花样随时代的变迁越来越丰富,但这缕记忆里的老味道却依然未变且一直存在。如今,这家老店里依旧摆放着六七个不锈钢桶,里面放着刚出锅的粽子,热腾腾的白气里弥漫着浓浓的粽香。但这家只写着“粽子”二字的老店,却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成为济宁建设路上一处充满了年代感的城市符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丹
还有八天,高三学子们即将迎来人生中第一次“大考”,奋斗的青春也即将闪耀出亮眼的光芒。[详细]
29日,济宁市任城区“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新一代”签名活动走进济宁第七中学,活动现场通过展板及讲座的形式给该校近400名师生上了生动的一课。[详细]
28日早上7点,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病房里传来阵阵欢笑,原来是12年前在医院接受爱心手术救助的云南先心病女孩李红珊带着一岁多的女儿小鲁宁“回家”了。[详细]
5月28日上午,济宁市任城区草桥口社区开展了“让爱晒晒太阳”关爱老人活动,共同为社区老人拆洗棉被。[详细]
25日,邹城市民孟丹丹和吕计明夫妻俩一岁半的孩子不小心异物卡喉,辛亏路遇好心民警一路开道,孩子得以及时救治。[详细]
5月27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由菏泽开往威海5040次列车还有5分钟到达济宁站,一位年约50岁的男乘客突发疾病、呼吸急促、小便失禁,济宁火车站组织紧急救援,引导120救护车直接驶入站台,将患者送进医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