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馓子 济宁人记忆中的味道

2019-07-10 16:52:00 来源: 大众网济宁·海报新闻 作者: 赵冉冉 蔡国建

  大众网济宁·海报新闻7月10日讯记者 赵冉冉 蔡国建)“馓子——卖馓子……”以前总能听到济宁的大街小巷传来卖馓子的吆喝声,声音由远而近。馓子,是一种油炸的面食小吃,香脆精美。馓子色泽金黄、做工精细,有“金条”之美称,在济宁已经成为走亲访友、节日拜访的佳品。

  馓子起源于春秋战国,唐宋时期最为盛行,曾是皇宫上层的精细名点。宋朝著名诗人苏东坡为此曾作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金条拌生菜,来年发大财”这句俗语也是济宁人口口相传的。可见这种食物无论是在乡野民间还是文人雅士之间都十分受欢迎。

  馓子对制作人的手艺有着极高的要求。首先体现在和面这第一道工序上,倒入温水,放入适当盐,揉成面团,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持续搋面,最大限度增加面的柔韧性。面团静置后,再把面团切割成条,经过两三回合的揉捏,面条就像“盘蛇”缠绕在盆中。浸泡在香油中的细条,弹拉力已经恰当好处,将细条依序缠绕在左手上,放入油锅中。

  刚炸出的馓子色泽黄亮,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干吃香脆可口。由于带有少许的盐味,稍作加工即可成为济宁人饭桌上一道可口的菜肴。

  有人说用白糖撒在馓子上是无上的美味,有人说拿馓子泡在粥里才是正宗的吃法,有人说把馓子卷在饼也是极为不错的味道。总之,馓子对于济宁人,不仅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回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