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绍:让“诗礼传家”的好家风代代相传

2019-09-26 12:41:00 来源: 大众网济宁·海报新闻 作者: 李丹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宁9月26日讯记者 李丹)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良好的家风对一个家族的繁衍生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曲阜,提起好家风的传承者孔令绍人尽皆知,他将孔子为孔氏家族留下的好家风“诗礼传家”,代代相传沿用至今。

  孔氏家风“诗礼传家”

  孔氏始祖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兴办私学,把文化教育普及到民间。后编撰“六经”,让五千年文明有序传承。孔子为孔氏家族留下了“诗礼传家”的好家风,孔令绍将其概括为“有文化,守规矩”。

  “孔子教育他的儿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学诗’,就是让人有文化。”孔令绍说,这是孔子为后人划出的两条人生底线,由此便传承下来,成为孔氏家族的家风。

  据孔令绍介绍,自明代起,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做出了10条详尽的《孔氏祖训箴规》。后来,随着孔氏家族成员的不断壮大,成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化世家。辈辈出圣贤,代代有精英,高祖孔宪珍艰苦劳动,刻苦读书,成为清朝中期皇帝御批的七品官。为了管理好家族成员,他拟定出精辟的家训,一直传流至今。

  母亲教诲 影响一生

  家风传承的关键是家庭教育,孔令绍5岁时,父亲去世,本来幸福的家庭瞬间失去了支柱。“母亲教育我们‘人要有冻死迎风站的骨气’,这句话让我们又鼓起了好好生活下去的勇气。”孔令绍说,家庭的不幸并没有打消母亲让孩子们学习文化的决心,她坚持让每个孩子有书读、懂文化。

  母亲刻骨铭心的教诲影响着孔令绍的一生,直到弥留之际还不忘叮嘱,一定要谨记“老实忠厚修子孙,尖酸刻薄损后人”这句话。多年来,孔令绍的家庭成员依然践行着“诗礼传家”的家风精神,先后被省市以至国家授予“最美书香家庭”“全国五好家庭”等荣誉称号。

  作为孔子76代后裔,孔令绍已然成为传承好家风的模范人物。他不仅在曲阜的各个地方讲家风,还受邀到全国的20多个省市讲家风,并因此被省市以至国家授予“最美书香家庭”“全国五好家庭”等荣誉称号。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北京主持召开的“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远程议政协商会,孔令绍作为全国唯一家庭代表受邀发言,并与汪洋主席对话,孔氏家风得到了国家级的认可与弘扬。

  家风传承 从小抓起

  受孔令绍的影响,他的儿子也成为曲阜市家风传承志愿服务队队长,并被聘为“山东省好家庭好家风宣讲团”成员。在家风传承中,孔令绍对待儿子及孙子都十分严格。

  “孙子小的时候,我去幼儿园接他,发现他的书包内有个气球,我就问这是谁的,结果孙子说拿了同学的。”回到家后,孔令绍严厉了批评了孙子,从此以后小孙子不再拿同学的东西。

  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心理暗示不容小视。“为了让小孙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们在家里专门给他设置了读书角。”孔令绍认为,在希望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同时不用刻意要求,大人做什么孩子就会有意无意的进行“模仿”,无形中就会接受这些好习惯。

  在孔令绍的家风讲解中,也有很多家长咨询教育孩子的问题。“孩子做错了事情,一定不要迁就。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民间常说:树大自直。孔令绍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对孩子的一味放纵,长大后,他就会从坏毛病到走向人生的。

  婚姻忠诚 孝敬父母

  如何践行好家风,孔令绍认为,夫妻关系是核心,孝敬父母是归宿,文化传承是关键,恪守规矩是严惩,乐于助人是美德。“没有婚姻就没有家庭,只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其他矛盾和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孔令绍说,婚姻不是一部浪漫的小说,家庭也不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婚姻只有在磕磕碰碰的矛盾中才更真实,家庭只有在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中,才显得更精彩。

  谈起孝顺,孔令绍十分欣赏余光中的诗词《乡愁》,诗句中所要表达的就是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任何处境,心中装着父母,才叫孝。“身体不仅是生命的承载体,更是父母生命在我们身体中的延续,只有让家族的生命力不断延续下去,才是最大的孝。”孔令绍说。

  恪守规矩 方能立身社会

  在现实生活中,孔令绍始终记着母亲鞭策的话语。不是自己的东西,眼皮儿都不翻,公家的东西不沾,私人的东西不要。他既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传承的。

  “我的一位老乡,在外打工,别人欠了他很多钱。找到我希望能帮忙。我帮他协调关系,并把这些钱要了回来。为了表示感激,他给了我几千块钱作为答谢。”事后,孔令绍骑车将钱送回了老乡的家里。

  几十年来,孔氏家风代代相传。孔令绍身体力行的将优秀的传统家风传承到儿子、孙子身上。为了宣扬好家风,他积极投身到家风的公益宣讲上,把家风传承到各行各业,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成为家风的传承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冉冉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