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济宁品牌建设 共建共享“好品山东”

2021-12-28 21:0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时晓彤 贺亚林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时晓彤 贺亚林 济宁报道

  12月28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国梁,济宁市市场监管局总会计师孙大勇,济宁市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科科长王平远,济宁市品牌建设促进会秘书长秦伟,共同介绍了济宁市加强品牌建设,共建共享“好品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近日,济宁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品牌建设 共建共享“好品山东”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聚焦济宁品牌建设,共建共享“好品山东”,针对性提出可落地可操作的具体举措,服务助企攀登和制造强市,推动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着力打造中国品牌的战略部署。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共建共享“好品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鲁政字〔2021〕25号),提出“共建共享‘好品山东’,形成‘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体系,助力‘鲁字号’产品和服务赢得口碑、开拓市场、品行天下”。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动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市政府将《实施意见》列入2021年全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市市场监管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深入调研,系统梳理企业集中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在注重措施精准性、针对性和落地性的基础上,研究形成《实施意见》,为推动济宁市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营造更好更优的环境。

参会人员

  《实施意见》的整体思路

  《实施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重点、集中发力,着力构建品牌发展良好环境,重点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坚持工作协同,服务产业。充分发挥工作体系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积极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品牌培育动力;发挥政府推动作用,优化政策供给,提高公共项目管理水平,营造共建共享的品牌生态环境。推动以“23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核心,以品牌建设助力突破制造强市、乡村振兴以及现代物流产业、文旅产业发展。

  坚持综合施策,精准施策。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构建济宁市新型标准体系,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树立创新在品牌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全员创新;聚焦“231”先进制造业以及农业、食品药品、建筑工程、环境、服务业、政务服务等重点行业领域和部分新兴产业,持续实施质量提升行动;高度重视发展品牌文化,注重品牌内涵培育,将品牌作为文化最坚强的承载。

  坚持正向激励,全面保障。全力统筹济宁市支持品牌建设各项奖补资金,充分发挥品牌培育市级专项资金的激励作用,对含金量高的品牌荣誉实施奖励和资金扶持,对品牌工作成效明显的先进县(市、区)实施品牌培育总额奖补。加强品牌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品牌工作宣传保护力度。

  《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以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推动我市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共提出“统筹为要、产业为核、标准为先、创新为翼、质量为骨、文化为魂、保障为基、以人为本、共建为主”等9项具体意见。

  坚持“统筹为要”,形成“好品山东”工作合力。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质量至上、诚信为本、创新驱动、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大力实施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提高济宁市“好品山东”品牌美誉度和品牌竞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产业为核”,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以“23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核心,以扩大农产品进出口为引领,以“济宁礼飨”为抓手,以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为总体定位,助力突破制造强市、乡村振兴以及现代物流产业、文旅产业发展。

  坚持“标准为先”,构建新型标准认证体系。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制定和实施一批具有引领性、创新性、先进性、适用性的标准。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有效推动济宁市相关产业质量提升。

  坚持“创新为翼”,以创新引领品牌发展。树立创新在品牌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全员创新。建设“两图谱、三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坚持“质量为骨”,全面打牢质量发展基础。聚焦“231”先进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领域,持续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政府引导、市场驱动、资源统筹、共建共享”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模式落实落地。

  坚持“文化为魂”,做好文化赋能品牌文章。高度重视发展品牌文化,将品牌作为文化最坚强的承载。打造“崇德守信?品质济宁”的城市质量精神和质量名片。加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构建以“文化济宁”为引领的文化品牌体系。

  坚持“保障为基”,健全品牌资助激励机制。全力统筹济宁市支持品牌建设各项奖补资金,充分发挥品牌培育市级专项资金的激励作用。对获得品牌奖项的企业给予资助激励,对推动品牌工作突出的县(市、区)给予奖补。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品牌工作人才队伍。开展“中国品牌日”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品牌教育进党校、进高校、进职业院校,推动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加大品牌人才培育。开展品牌培训,探索建立市级品牌发展专家智库。

  坚持“共建为主”,加大品牌宣传保护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品牌建设的主体作用,积极利用“品牌日”“质量月”等时机,广泛开展品牌公益宣传。加强济宁品牌宣传推介,讲好济宁品牌故事,夯实品牌宣传根基。

  品牌工作情况

  近年来,济宁市大力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把品牌建设工作和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进经济转型结合起来,积极创新品牌建设工作思路,形成了“培育—服务—提升”的特色体系,品牌建设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品牌战略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济宁市以“济宁礼飨”为抓手,全力塑造济宁优质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以品牌、标准、质量、效益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截至目前,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达到116家,有效“三品一标”认证数量702个。累计52个农产品品牌入选省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济宁礼飨”荣登2020年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地市级)第4名。

  品牌战略推动“制造强市”建设。全市装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日臻完善,技术装备和研发水平逐渐提高。现拥有济宁高新区装备制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为全国六大工程机械基地之一。截至目前,全市目前共有优质企业385家,包括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9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5家、省瞪羚企业94家、省单项冠军企业37家。

  品牌战略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在全省率先编制全域旅游规划、新旧动能转换旅游产业规划,组建旅游智库,现有A级景区104家。梁山港、济洲港投入运营,先后开通武汉、淮安、太仓等地集装箱航线6条,实现了全市大宗货物向长江沿线城市运输的突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中华老字号企业3家,山东省老字号企业22家,累计获得“鲁班奖”4个、“国家优质工程”7个、“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12个。

  品牌战略基础建设不断夯实。出台《济宁市标准化管理办法》、《济宁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济宁市标准化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现已拥有中国质量奖提名奖2个,省长质量奖、提名奖12个;济宁市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第八届省长质量奖,梁山华宇集团董事长胡桂花获得第八届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共有48家企业荣获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82451件,中国驰名商标56件,马德里商标92件,地理标志商标137件。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