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车闻 > 车界新闻

驾考市场灰色利益链乱象:考官灰色收入堪比驾校利润

2015-04-24 14:38 作者: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驾考市场灰色利益链乱象:考官灰色收入堪比驾校利润

  核心提示

  我国是汽车大国,机动车驾驶人已突破3亿。预计未来10年,驾驶人仍将以每年2000多万的速度增长。日益庞大的驾考市场背后,显露出的一些灰色利益链条乱象饱受群众诟病。

  近日二审判决的广东湛江驾考受贿案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其中显现出的驾考市场乱象令人触目惊心,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涉案考官收红包收到“自己都记不清”

  在湛江驾考受贿案中,办案人员发现车管所考官收取红包已成为潜规则,40多名考官和车管所领导卷进这一利益链中。学员集中交钱给驾校教练或领队,或由驾校直接收取学员600元或700元“考试费”,转交考官。

  “反正每天都能收到,随收随用,自己都记不清收了多少钱。”一个涉案考官在调查笔录中说。该案件调查过程中,陆续有39名考官主动上缴收取的全部或部分红包,共计2100多万元。

  “考官的灰色收入能赶上整个驾校的利润。”东南沿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驾校负责人告诉记者。

  考官为保住“肥差”贿赂车管所领导

  考官这一岗位对于某些心术不正的人来说是一个“肥差”,车管所一些人面临轮岗时,为了继续担任考官就去行贿车管所领导,于是形成了一个灰色利益输送链条。

  在湛江驾考受贿案件中,多名考官给车管所时任所长梁志雄送钱送物,其中行贿次数最多的要数戚某某。法院审理查明,2009年至2012年春节期间,戚某某为能多轮岗到高阳考场担任考官,先后16次共送给梁志雄17万元及相关物品。

  记者采访发现,在已查获的驾考腐败案件中,很多呈现这种窝案特征。河北省石家庄市去年也宣判了一起车管所腐败窝案。石家庄市车管所第三分所从学员信息录入、预约考试到考试通过,关关“雁过拔毛”,其中前所长刘文胜收受40余所驾校的181万元和20余名干警的105万余元贿赂款。

  多位驾校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驾考制度改革,考试通过率明显降低,学员学时拉长从而导致运营成本上升,驾校人工成本也大幅上升,学费也跟着上涨。据上海环卫驾校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驾校学车的价格为9000元,这还不包括考前模拟费以及可能的补考费用。尽管如此,现在报名还需要排队等待将近4个月才能参加笔试;而在号称“无需排队随到随学”的上海巴士驾校,学费则高达1.25万元。驾校为了多拿到考试名额或者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而不得不去给车管所工作人员送钱送礼。

  驾校服务“旧毛病没解决新问题一大堆”

  驾校收费迅速上涨,服务质量却没提升。多名驾校学员向记者反映,驾校服务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除了传统的“吃拿卡要、加钱练车、考前打点”等依旧存在外,“报名之后迟迟不笔试、笔试之后迟迟不上车、上车之后迟迟不路考”成为现在众多学员的普遍抱怨。

  安徽芜湖公交驾校一名学员告诉记者,原本以为可以利用本科毕业的暑假拿到驾照,结果教练一直以“考位不足”为由拖延考试时间,直到两年期限快满的时候才匆忙完成了考试。上海大众驾校的学员王宇则表示,去年3月报的名,直到最近才参加了小路考,购车计划不得不因此推迟。

  驾考市场灰色利益链条亟待斩断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施莉珏等人认为,驾考市场种种乱象背后是驾培行业供需状况的畸形。由于驾校审批制的存在,驾校资源的供给处于行政垄断之下,各地严控驾校数量,学车基本上都要排队。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说,应当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驾培行业中来,实现充分的市场竞争。

  斩断驾考市场灰色利益链条还需要引入更多外部监督。泉州一家驾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7月该市科目三实现电子化考试后,考官收受红包行为大幅减少。应该尽快推广并提升驾考电子化程度,采取切实有效举措减少驾考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同时加大对车管所系统的纪律监督和社会监督,防范驾考腐败案件的发生。

  此前,针对近年来个别地方车管所发生腐败案件的情况,公安部决定对驾考工作进行改革。最新消息称,公安部今年将开展小型汽车驾驶人自学直考、自主预约考试、异地考试等改革试点工作。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贺亚林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