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创意生金,文化产业“活”起来

2021-09-18 14:38:44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 赵琳 张依盟

  9月1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相约济南。漫步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10万平方米左右的展区,“如在画中游”,既有新意,又接地气,人气满满。

  在“山东手造”精品展区,陶琉、柳编、汉服、鲁绣、黑陶……穿越历史烟尘、经过岁月洗礼的传统手工艺品,在一针一线、一瓦一瓷之间,传递出古典精致的手工艺之美。以前,广饶县大码头苇编是农村人谋生的活计,现已转型时尚用品,每年编织芦苇制品15万件销往海内外;在李氏传统布艺展台前,传承人李安玲展示着上百种布艺玩具,产品供不应求。

  走进“红色文旅”展区,897平方米的面积内,以时间为轴、空间为面,采用场景再现方式,助力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地道战、时代楷模焦裕禄……“红色地标”、著名战役和典型人物长卷铺陈开来,引领公众追忆峥嵘岁月。

  从文化元素的深度提炼,到创意设计的点石成金,山东让有形的产品延伸着文化产业链,展示着文化的魅力,绽放出文化之蓬勃。

  创意赋能,深厚文化底蕴变生产力

  “眼前的两只杯子是华光在不同时期生产的产品。一只是‘贴牌代工’咖啡杯,当时这个产品的价格还不到3块钱,利润不到几分钱;而今天的‘华光·瑛藏’茶咖杯,一杯一碟卖到上千元。同样都是杯子,但价格相差巨大。”淄博华光国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同强说。本届文旅博览会“山东手造”精品展区里,华光国瓷产品的今昔对比,让人强烈感受到文化创意加持的变现能力。

  一杯一碟何以卖到上千元?华光国瓷设计师闫斐认为,底气来自文化创意。她没有选用传统瓷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而是融合当今国际审美风潮对传统元素进行重组再创造,使中国古典审美在炉火的极致高温中,升级为轻奢的“世界风”。苏同强表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立足于此的一个创意,往往能让产品增值不菲。

  文化创意与陶瓷琉璃产业融合,对于陶瓷琉璃产业重镇淄博来说意义非同小可。目前,淄博市规模以上陶瓷琉璃企业154家,从业人员达20余万人。截至2020年底,陶瓷琉璃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155亿元。

  创意让传统文化生金,也让红色文化带富一方百姓。

  电视剧《沂蒙》的拍摄,让取景地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69岁的村民刘乃秀也因此正式踏入“演艺圈”,开启群演生涯。现在的刘乃秀,一边忙农活,一边当群演,参与拍摄了200余部电影、电视剧。常山庄村也陆续建起了影视基地微电影摄制中心、影视演员培训基地、沂蒙红色创客制作基地、就业创业实训基地,聘请专业人员对村里的群众演员、有一技之长的贫困人口进行针对性培训。

  目前,常山庄村有近200名村民在影视基地内从事专职导游、服务员、保安、保洁等工作,村里还开设了农家乐、民宿、手工艺品制作、土特产销售等商铺32家。

  而在沂蒙红嫂故里沂水县院东头镇桃棵子村,村里多渠道征集来红嫂祖秀莲的相关图片200余幅,收集了体现沂蒙山区生产生活的实物900余件,并多方筹措资金20多万元,建起了“沂蒙红嫂祖秀莲展览馆”,沂蒙红嫂救助八路军战士的故事感动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结合青山绿水、传统古村落特色,村里走出了一条“红农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村党支部领办成立“沂水县红嫂故里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模式,村民家门口实现就业,小山村人气越来越旺,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为革命老区、沂蒙精神主要发源地,近年来,临沂发挥红色文化丰富、革命文物富集的优势,坚持政府主导,用好市场化手段,实施‘文物+’行动,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红色旅‘火’起来,带动沂蒙乡村富起来。”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介绍,临沂促进“文物+旅游”融合,规范提升A级以上红色景区26家、红色旅游特色村30余个,打造红色精品旅游线路30多条,推出革命场景体验、沉浸式小院演出等红色旅游项目120余个,年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以上;通过景区展售,500多种“革命文创产品”变为“市场时尚商品”。

  放眼山东,红色资源富集的优势得天独厚。“仅今年,山东各地就推出100条红色旅游线路,串联起各地历史文化、乡村田园、都市风情等资源。”省文旅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内容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创意赋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转化为生产力。山东省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孙美华介绍,从2018年开始,山东启动“设计+”战略,推动文化创意设计与工业制造、农业农村、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特别是在服装服饰、家居家具等重点消费领域,强化文化创意在产品创新、品牌建设、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作用,让各种新业态遍地开花。”

  数字赋能,推动文化创意流量变现

  点关注、搞抽奖、发福利……粉丝数达233万的美妆主播朱茜没想到,9月16日第一次来到文旅博览会,不到半天就卖出了上百只“梅兰芳”文创口红、几十只“李清照”香膏。

  “以前我带一些国际品牌化妆品较多,这次看到这么多有创意的优秀国货,让我十分受启发。我不仅想好好介绍产品的功能,更想向观众介绍其中的内涵与文化,让爱美的粉丝通过化妆品更好地爱上传统文化。”朱茜说。

  好酒也怕巷深。过去,传统文化独自美丽;当下,当数据成为一种资源并赋能传统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借力冲上“云端”、走红“出圈”。

  当汉服等传统服饰逐渐成为街头的一道风景,山东纺织服装行业迎来时尚的“春天”。山东泉艺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依托传承创新的现代手推绣技术,打造出多个传统服饰系列,在本届文旅博览会现场展示走秀,人气很高。总经理赵宁介绍,他们也在尝试利用新媒体运营吸引更多的流量和关注,完善线上交互式场景体验和线下实体体验的体系。

  “去年以来,公司做过多次新媒体内容的尝试,起到了一定作用。很多年轻客户看到我们的抖音‘变装秀’后,联系我们订做礼服。”赵宁说,随着消费者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服装定制化需求不断提高,他们会更多地考虑客户的细分需求,下一步将有可能做定制专属APP。

  山东易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零售业部总监齐瑞认为,数字赋能文化创意产业,绝不仅仅是网上卖力“吆喝”,其中深层次的动力在于企业“嗅”到了商机、抓准了时机,文化创意跟上了消费者的需求。“比如曹县汉服产业早就闻名全国,经过互联网发酵再次‘破圈’,这就是产业不仅本身有IP、更能跟得上消费者步伐的典型案例。”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山东,恰是山东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提质增效的一种体现。

  数字赋能,融合发展。中国品牌战略营销研究院副院长李放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山东“十强”产业之一,本身既是一个独立创造价值的产业,同时又是一个为其他产业赋能的产业,而山东深厚的制造基础,也为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政策赋能,地域文化IP更“出圈”

  泰山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最拿手的是“十不闲”《泰山石敢当大战恶狼精》。泰山皮影戏曾一度因为没有演出空间而濒临失传,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范正安在泰安老街开了新馆,设置了文创空间、研学课堂、小剧场等,孩子可以了解皮影的历史,动手制作皮影,还可以编成节目在小剧场演出。

  “我是老艺人遇上了新时代,重新获得了生机。”泰安皮影戏如今已成为游客必来“打卡”的网红演出,中秋将至,范正安老先生更加忙碌了。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城市的标签。做好“文化+”文章,山东各地不断增强文化创意在旅游、城市发展等领域的渗透,地域文化IP更“出圈”,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扩大。

  一把刻刀,一方石章,方寸之间纵横驰骋、心游万仞。作为孔子第76代孙、如今曲阜孔府印阁首席篆刻师,孔令佳在传统篆刻这门手艺上用功颇深。

  “早些年,我就在‘三孔’景区内摆地摊,给游客刻章,但生意寡淡得很,有时几天都无人问津。”孔令佳反思,根源还在于单打独斗,缺乏创意,不成规模。加入孔府印阁团队后,他们开发出“温故知新”“见贤思齐”等富有创意的“论语印章”。有传统文化加持,加上当地政策引导、互联网助力,小小印章释放巨大造富能力。孔令佳的网店一天之内接到过上万笔订单,去年一年就赚了50多万元。

  目前,孔府印阁篆刻电商基地日销售印章数量已超过25000枚,提供相关就业岗位900多个,基地进驻商家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孔令佳现在的一大任务就是传帮带年轻匠人。

  “山东各地现在都非常注重依托自身特色,量身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推动了城市创新发展。”省文旅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山东省十佳城市文化品牌中,既有“天下泉城”“孔孟之乡”“中华泰山”这些历史悠久、声名远播的城市名片,也有“电影之都”“帆船之都”“牡丹之都”这些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开发城市文化品牌,并最终让品牌发挥出经济效益,这已经成为提升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为山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源。

  以青岛为例,作为全国首个重工业电影生产基地,青岛东方影都集聚600多家影视企业,今年上半年,23家限额以上影视产业链重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85%。

  山东出台的《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绘就了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蓝图。其中提到,山东各地尤其要发挥区位优势,坚持错位协同,强化引领带动,构筑差异化产业发展格局。省文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各项政策扶持,山东130多个县(市、区)立足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发展基础,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色街区、文化旅游景区、特色文化村镇,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聚化发展态势良好。

  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内容、轻资产属性,使其可与多个行业相关联,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李放说,正因如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不仅在于产业本身,更在于发挥其综合带动作用,助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全民消费。(赵琳 张依盟)

初审编辑:李慧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