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济宁4月22日讯(记者 高杨 实习生 宋猛 通讯员 史春玲 路则强)七十一岁,对于许多人来讲,安享晚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溜鸟、听戏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就算是在条件稍差的农村,对于大多数已经惯于劳作的农村老人来讲,七十一岁也已经到了含哺鼓腹、击壤而歌的年龄。然而在黄河滩边的梁山县小路口镇,却有这样一位老人,尽管已经是七十一岁的高龄,尽管已经是儿孙满堂,却毅然放弃了含饴弄孙的三世同堂之乐,没有双休日、节假日,也没有丰厚的薪水,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只因为放不下一个党员的责任,只为了让镇上的154位五保老人有一个美好的晚年,尽管他自己也已经比这些五保老人中的一些还要老了……
这位七十一岁的可敬老人叫做曹务泗,一位已经担任了25年敬老院院长的“老院长”,一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
不久前,我们来到黄河滩区的小路口镇,拜访了这位比有些院民还要老的老院长。来到小路口镇敬老院,干净宽敞的大院里,一座新建的三层楼房整洁明亮,两旁几排洁白的平房干净整齐,花坛、菜地规划有序,小广场的健身器材上几位老人运动正酣,院里的活动室里不时传出阵阵“抽车、飞象”的下棋声,房前走廊下还挂着几只鸟笼,笼中的鸟儿也是啼叫正欢,这样的勃勃生气实在不像是走进了敬老院。感慨间,一位高个子老人擦着手迎了上来,嘴里一边问好一边不住的道歉,“真是不好意思,院民商量着今天吃包子,我刚领着在院里的菜园子里割完韭菜,握手怕有味……”眼前的这位老人便是曹务泗,虽说是敬老院院长,可实在又不像个院长的样子,“敬老院就这样,一天到晚不停地忙。”曹务泗憨厚的笑着说。
曹务泗担任敬老院院长是1988年,当时由于条件差,工作人员少,十多名孤苦无依的老人虽然住进了敬老院,由谁来管理照顾这些老人却成了当时镇党委、政府头疼的难题。最后,镇领导找到了时任梁庙村村支书的曹务泗,“这是一份苦差事,没人愿意自讨苦吃。”当时的曹务泗也曾有过犹豫,但是担任了二十年村支书的他深知道村里孤寡老人对“家”的渴望,考虑再三还是接过了这一重担,没想到的是,这一干,便是二十五年。
敬老院里都是孤寡老人,无依无靠,而且有一部分是带有智障或肢残疾人,照料之难可想而知。作为院长,曹务泗带头把服务量最大的五保老人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老人大小便失禁,经常将屎尿糊在床单被套上,曹务泗不嫌脏、不嫌累,总是及时为老人换洗干净……几年前,院里一位老人上厕所时突然昏厥,半个身子倒在了厕所里,作为院长的曹务泗没有一丝犹豫,不顾污秽把老人背了出来,又帮老人洗涤干净……去年7月,曹务泗听说隔壁村里有一位姓王的老人居无定所、流落街头,他二话不说就把老人接到了敬老院,在老人最后的日子里,他负责送饭、陪聊,让这位老人平静地走完最后的人生……今年他又把杨丕如、孙书兰、李凤芝、李庆荣、王邦举、师朝录等患有下肢瘫痪、脑血栓、老年痴呆等疾病的七名老人作为自己的护理对象……
二十五年来,曹务泗便只是重复着这样看似简单的工作,有人说过,做好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好,而曹务泗无疑便是这个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好的人。
对于养老院的孤寡老人们,曹务泗无愧于心。可是对自己的亲人,他却满怀愧疚之情。去年八月中旬,曹务泗的老伴突发病需到县医院治疗,电话一个接一个打到敬老院,但是当时敬老院有一位老人恰好病重,需要住院治疗,院工作人员一再催促院长回去,他不回去,他说照顾老人是我们的责任……
如今,二十五年过去了,曹务泗已经成了七十多岁的老人,身体也渐渐不如从前了,“儿子开着个规模不小的养殖场,女儿在县里上班,家境都不错,也都很孝顺”,曹务泗坦言,“早就劝我不干了,要我跟他们享福去”,但是“这些老人都是些苦命人,我哪天不能动了,还有儿女伺候着,可他们无儿无女的,我是真的放心不下,“大道理我也讲不出来,只是觉得作为党员,比起来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人来,我差得还远了,所以趁着身体还行,我还得一直干下去。”在采访的最后,老人讲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