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人员对生产过程中产生氮氧化物的生产装置,使用大气采样仪进行定点采样。
▲检测人员对现场采集的沉降尘(粉尘)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析。
▲检测人员为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噪声的操作工佩戴个体噪声采样仪。
所谓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特别是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被职业病困扰的可能性更大,危害也更为严重。
4月10日,新修订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实施,新办法体现出对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倾斜,这也再次引起了社会对劳动者的广泛关注。14日,记者从市职业病防治院获悉,近年来,该院每年都会接到200名左右的职业病患者,但在企业每年一次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以下简称“项职检测”)中,70%的中小企业并不愿进行检测。
“项职检测”是啥,不少企业一知半解
在采访中,一家专门从事硅碳棒生产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2010年前就开了厂子,但“项职检测只是听过,但其详细流程我也说不上来”。
据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卫生检测评价中心主任付晓宽介绍,所谓“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主要是针对接毒接粉接躁较多的生产企业,在淄博以化工、陶瓷等生产企业为主。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在企业报项目阶段,对企业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主要是判断企业哪个岗位可能会产生职业病危害,如果是超标的话,该岗位应该安置什么设施,提供设计报告;然后,由专业设计部门做设施安排,包括安置地点,标准等,再由相关专家来审查,看设计是否合理;最后在企业建成之后试生产6个月内,做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当企业建成投产满负荷运转后,检测单位会用三天时间进行全方面检测,看哪个地方超标,是不是和预测结果有差异,如果超标,会联合企业找到原因进行补救,以保护劳动者。
不只如此,检测单位每年还要对已投产进行一次职业病检测与评价,对企业隐患较大的企业,每三年做一次现状评价,这是因为防护设施等都有寿命,电机老化、除尘效果下降都会提高职业病发生概率。
去年检测300家企业,20%存超标问题
“虽然检测需要一定费用的,但也不能为了省钱就不顾员工的身体健康。”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卫生检测评价中心冯玉娟医生说,据近年来医院检测结果统计,在去年检测的300家企业中,大概有20%左右的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
对此,冯医生表示,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等问题引起的,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进行企业“项职检测”的必要性。
“我曾经去淄博一家化工厂检测,当时和工厂经理去车间,那里有一排反应釜,上面有观察孔,工人会从孔处向里面投料,虽然那里的工人对环境已经不太敏感,但我们却感觉很明显,当时一测,发现果然超标。”付晓宽说,“还有一次,临淄一家化工厂的负责人告诉我,因为以前没给员工做过检测,结果他的一名员工得了职业病,为了照顾这名员工,他所花的费用是做检测的几倍还要多”。
检测机构频遭拒,企业理由是“要花钱”
“我们前年检测了200多家企业,去年检测了300多家,其中多数是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对员工的身体状况比较关注,无论是在‘项职检测’中,还是在员工的职业体检中都很积极,但是仍有大部分企业对项目检测并不配合,能占到我们联系的企业总数中的70%左右。”据付晓宽介绍,淄博市目前具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质(乙级资质或以上)”的检测单位共有三家。
由于在2010年我国才有了相关检测与评价,所以了解这方面的企业也不是很多,检测机构只能通过上门询问或是在给职工查体时询问等方式,向企业宣传进行相关检测的必要性,但是效果却并不好。
“拒绝的理由都差不多,那就是不愿花钱,有些私营企业的老板则更不愿去做,而现在检测方面逐步过渡到由安检部门执法,这项工作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拿到安全生产许可证了,所以企业想要在前三个环节‘偷工减料’是不可能的,相信通过这种做法,企业在给员工检测职业病方面会有较大改善。”付晓宽说。
关爱员工健康 不乏优秀“样本”
记者从新华制药了解到,作为全国重点骨干大型制药企业,新华制药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员工体检上。
“如果自己的员工都照顾不好,又怎么谈做好企业?”据新华制药安全管理部工作人员路智伟介绍,“我们不只会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还会在员工入职前、入职中和离职前做好他们的体检工作”。
淄博蓝星东大企业负责人也介绍说,他们企业也是每年都会主动联系医院给员工进行职业病检测,“虽然企业要付出一定的费用,但能保证员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点付出根本算不了什么”。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