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资讯

广东一镇地方债原要还400年 违法卖地3年还清

2014-08-23 12:22 作者:赵燕华 来源:人民网
日前,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涂高坤一行做客广东“民声热线”,在当天的节目中,云浮市都杨镇桔坡村的村民反映,去年4月,泥头车和推土机直接开进了村,向刚刚种下水稻的水田倾倒泥土,200多亩农用地迅速变成建设用地,部分村民尚未领取征地补偿款。有村民投诉称,从未见过任何征地公告和批文。
  日前,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涂高坤一行做客广东“民声热线”,在当天的节目中,云浮市都杨镇桔坡村的村民反映,去年4月,泥头车和推土机直接开进了村,向刚刚种下水稻的水田倾倒泥土,200多亩农用地迅速变成建设用地,部分村民尚未领取征地补偿款。有村民投诉称,从未见过任何征地公告和批文。

  值得注意的是,云浮都杨镇在3年前,曾经因为欠债2亿元,被专家们作为研究乡镇债务的样本,按照当时该镇的财政年收入50多万元来算,欠债要还400年。而通过卖地,如今那里十多个大型房产、商贸、酒店项目拔地而起,还清2亿元的欠债已经不是问题。

  卖地比批复早7个月

  “广东普遍存在‘先上车后补票’,先用后批的现象。”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师在谈到违法征地和违法用地的行为时,并不讳言各地这种“先斩后奏”用地模式的乱象,而最新的一个案例是云浮市都杨镇桔坡村200多亩农用地变成建设用地,村民却未见任何征地公告和批文,开发用地竟“上车”快一年才“补票”。

  记者调查发现,当地拆迁办具有省国土厅的征地批文,批复时间为2013年10月,但据村民提供的视频,早在2013年4月28日,村里的水田就已经被填平,村委会与征地工作组签订征地协议的时间更是明确显示为2013年4月1日。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早在2013年3月28日,还种着水稻的农用地就被当做国有建设用地卖给了某开发商,这个时间比征地协议签订时间早了4天,比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征地的时间更是早了整整7个月。

  广东民声热线节目现场连线了云浮市国土局一名副局长,对方承认记者调查属实,至于当地为何明知违法还不按程序征地,这名副局长解释,是因为欠发达地区招商压力大,其坦言,按照规定这种用地程序是违法的。

  另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广东云浮都杨镇在3年前,曾经因为欠债2个亿,被专家们作为研究乡镇债务的样本,按照当时的财政收入50多万来算,欠债要还400年。而今天那里十多个大型房产、商贸、酒店项目拔地而起,还清2亿元的欠债已经不是问题。其“秘密”源于两个字:卖地。而且要在这两个字前面再加上两个字:违法。

  在当地,部分房地产项目用地还没有完成征地就提前挂牌出让,还有部分土地在没有拿到省政府征地批文之前就已经开始征收。以云浮市独州村为例,在没有收到任何征地公告和通知的情况下,一些农民刚刚种下水稻田竟被倒进泥土,一夜间就变成了建设工地。

  涂高坤在现场作出了明确表态:对发生在云浮的上述“先斩后奏”用地模式要处罚,在下一期“民声热线”会把整个案件情况以及违法定性以及涉及的责任人进行报告。

  21日,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向羊城晚报记者证实,该厅已于8月20日迅速派出工作组到云浮对该宗违规用地情况进行核查。

  云浮开展大检查行动

  此外,云浮市也立即开展建设项目违法违规用地大检查。

  据云浮市回应,“民声热线”反映的云浮市云城区都杨镇某房地产项目属于云浮新区规划建设范围。据调查,该房地产项目用地共408.2384亩,涉及两块用地:

  第一块用地面积165.8756亩,于2013年2月19日获得省的批复,于2013年6月14日进行公开挂牌出让,属于合法用地。

  第二块用地面积242.32亩,现在已经获得省的批复,但是确实存在广东民声热线所说的未批先征、未批先卖的问题。经核查,该地块共涉及村民224户,目前已有216户村民签订征地协议书。

  另外,关于该房地产项目的留用地安置方面,云浮新区已全部落实。由于新区规划调整,原与有关村集体协商,计划采取留用地物化或货币补偿,现暂用返租方式租用村集体的留用地,每年依时足额支付租金。

  目前,云浮市针对“民声热线”反映的问题,已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专项清查行动。对当事人反映的留用地问题,将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用地报批,尽快解决;对当事人反映的青苗补偿款标准不一问题,由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组成审计组一周内核实清楚,妥善解决并向村民公开。同时,将坚决防止类似现象再次发生。(记者 赵燕华 李维宁 实习生 张裕昕)

来源: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0823/c1004-25523395.html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朱仙娉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