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后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一是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走“政府买单、百姓看戏”的文化惠民之路;二是经得起文化市场的检验,走商业演出的道路,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去年9月,济宁市演艺集团挂牌成立,标志着市直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半年多过去了,改制后的文艺院团“两条腿”走路的步履是否迈得坚实呢?
□王德琬 庞雷 张媛媛
文化惠民腿“长”
商演腿偏“短”
3月10日,在运河文化广场“市民大舞台”上,济宁山东梆子剧院有限责任公司鸣锣开唱,为市民献上了一台经典的传统大戏《抬花轿》,这也标志着“市民大舞台”春天演出季启动。
与以往“市民大舞台”不同的是,此次演出,济宁演艺集团下属的山东梆子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杂技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将会陆续登台亮相,这也是市直专业文艺院团改制后,首次连续集中地在“市民大舞台”上进行文化惠民演出。这个演出季是济宁市文广新局开展的“万场演出惠民生”活动的一部分。今年,市直“市民大舞台”活动不低于200场,各县市区城区不低于80场。
此前,另一场文化惠民活动也在火热进行。3月3日至9日,市艺术团赴金乡县马庙镇咸古店村和洪庙村,各进行了两场文化惠民演出,为村民们带来了一批贴近生活的节目。济宁市“千场大戏进农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由此拉开序幕。
今年济宁市11个国有文艺院团将深入农村、街道、厂矿等进行文化惠民演出,全年演出不少于1000场。其中,梆子剧院今年将有203场演出,杂技演艺公司和艺术团均为201场,3家子公司全年均超过10个月有演出。
“截至去年年底,集团完成了制定相关制度、人员招聘到岗等事宜,顺利通过了平稳过渡期。”3月14日,济宁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周长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春节至今,集团下属的文艺院团通过济宁市的文化惠民工程已完成100多个场次。
但相对于院团的文化惠民演出,演艺集团的商演这条腿还没有打开局面迈开“腿”。“我们近期将探索企业资助或冠名演出的商业运作模式。”周长征介绍,“通过前期的接触和洽谈,很多企业非常乐意合作。”
“五抢”:机遇期
抢先发展
“济宁的文化体制改革在全省来讲,改革得比较成功也比较彻底,因此今年是演艺产业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所以要坚持‘抢’字当头,特别是在商业演出上。”周长征说。
他介绍,演艺集团成立后立足于“五个抢”,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需要持续坚持的发展手段。
“一抢”艺术创作。集团精心打造的现代戏《圣水河的月亮》已进入全省第三轮竞选比赛。与济宁市检察院、梁山检察院合作的《双面人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其他院团也都在围绕节目创新开展工作。
“二抢”演出场次。集团今年承担起“千场大戏进农村”活动中的600场演出,改革之前的年演出场次最多也就200场,从新春开始,3个分公司已经在农村一线进行了文化惠民演出,抓住春季农闲好时机抢演出场次,确保全年600场演出落到实处。
“三抢”人才。目前,专业院团人才不足,集团通过3个办法来解决这个的问题。一是吸引演艺、经营人才;二是通过文化惠民活动培养人才;三是通过返聘等方式留住老艺术家。
“四抢”市场。“文艺院团改制后放下了包袱,目前正进行十艺节项目的筹备。集团还运作了几个市场演出,4月份邀请到一位意大利歌唱家来演出;国内著名的扬州木偶剧团也将在4月初来济宁。”周长征说,3月初加入了山东演艺联盟,接下来计划与枣庄、临沂、泰安和菏泽组建鲁西南演艺联盟,起到资源整合的效果。
“五抢”项目。“过去文艺院团业务比较单一,但是没有培育人力、场地、灯光等资源,因此我们要开发与相关的衍生产品,拓展市场。”
然而,“五抢”论述中也透露出一些阻碍文艺院团发展的“瘸腿因素”。3月9日,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就文化改革发展工作进行深入调研,济宁市文广新局局长周立华在汇报时更为直接地谈到当前面临的瓶颈:“虽然市里设立了1亿元的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但对文化事业特别是公益文化单位的投入总量仍偏低;文化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匮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亟需弥补文化欠账。”
记者还了解到,文艺院团大都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主要是创编新节目方面,动辄近百万,钱从哪来?”济宁市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建刚说,创编出新的优秀节目是闯市场的资本,投入是值得的,但在发展初期拿出“百万大钞”着实吃不消。
自我发展比改革更艰巨
“文化体制改革成果是阶段性的,下一步在深化改革、巩固成果、完善配套上还需要下更大的力气,有些工作甚至比改革之前更加艰巨。”马平昌在对文化改革发展工作进行调研时指出,文化部门按“先急后缓、分步实施”原则,拿出建设规划,抓紧给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建议。
补齐短板,方能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道路上扎实前行。“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力度,并改革经费投入方式,纳入年初市财政经费预算。”周立华认为。同时,他建议实行更加灵活、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对具有特殊才能、特殊技艺的急需人才,对专家型、复合型的高水平文化人才,特人特议、特事特办,切实解决人才断层、队伍老化的局面。
发展的钱从哪里来?对此,济宁学院党委副书记谢安庆认为,国有文艺院团要在投资管理机制、用人分配机制、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打造投融资平台和演出院线,提高面向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国有文艺演出院团转企初期面临的最突出、最根本的是人、财、物的问题。在改革中绝不能让人吃亏,绝不能让单位犯难。政府要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尽最大努力为改革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谢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