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火车站女安检员二十余年全家没在一起过除夕
大众网记者 朱仙娉
车站安检岗上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不断重复着机械的动作
“抬起胳膊,请接受安检。”
“请把行李平放,谢谢合作。”
……
手持金属探测器的兖州火车站的安检员马俊娥在安检岗上每天都要对进站的旅客重复着这样的对话,弯腰、直立手检旅客,也是她在这个岗位上每天需要重复千万遍的动作。
随着春运大幕的拉开与返乡过年潮的到来,马俊娥每天要安检的旅客数量直线上升,据兖州火车站站内统计,从除夕到大年初一的24小时里,经过安检岗的客流量至少会在一万以上,马俊娥说,每年最忙最紧张的时候就是现在,一天下来,身体都感觉不像是自己的了。
肩上有伤,也有责任;心中有苦,只图心安
正午12时左右,正值列车进站、旅客检票的高峰期,记者站在安检岗旁,与安检员一起亲历了这份职业的无奈与艰辛。
“这样放那样放,过去了就完了呗!”
“你都查了我十八遍的了,还需要查吗?”
……
马俊娥在乘客的行李箱进行机检时发现了一瓶液体,拿出来检查后看到是瓶香水。
肩膀、腋下、口袋、前胸、后胸、腿下、脚踝……马俊娥手持金属探测仪,始终面带着笑容对川流不息的旅客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化解旅客们的不满。
“即使是查了十八遍,只要你过一次安检岗,我们就必须查一次。”马俊娥一边笑着对这位不愿接受安检配合的乘客解释,一边拦下这个乘客做了安检工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无论是着急赶车怕行李过安检会耽误时间,还是不愿自己的“隐私”被查看而不愿接受安检的旅客,只要到了和蔼的马俊娥这里,都会认真接受配合。
马俊娥认为,虽然许多人十分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求箱子平放,为什么在手持仪探测完以后还要进行手动检查,但是安检这一关是关系到整个车站安全的最重要的环节,必须要谨慎再谨慎。
“在机检的屏幕上,往往只能看到行李箱的横断面,所以必须要将箱子平放才能看清楚里面携带的东西。”坐在电脑前的马俊娥向记者指着电脑屏幕中,每个行李箱的横断面呈现出的画面,“光看也不行,手检也很重要,很多旅客会把小刀等一些小的违禁品放在口袋里,就需要我们去摸出来,往往这样的方式也是旅客不容易理解的。”
马俊娥告诉记者,一班12小时的岗,每个安检员要看3个小时的机器、使用3个小时的金属探测仪。
马俊娥告诉记者,看机器不仅要眼力好,精神也要高度集中,尤其行李箱中的“液体”成分最难判断
“看机器的时候眼要集中,脑子要转得快,站在门口检查旅客的时候弯腰直立,不断重复这些动作,也可能是我们年龄大的关系,腰酸背痛都是常见病了。”马俊娥和值班的同志一同笑着告诉记者,累与不累、理解与不理解都是工作,只要把好入站这一关,对得起安检这个岗也就心安了。
二十余年的安检员,从没与家人一起过个年三十儿
今年46岁的马俊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个年三十儿又要泡汤了。干上了安检这个岗位二十多年以来都没有和家人一起过除夕。
“我丈夫也是客运上的,为了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我们两人只能选择‘轮班’。”马俊娥说起事业与家庭的选择,脸上有些愧疚。
马俊娥告诉记者,安检岗位比较特殊,鉴于对女性旅客的尊重,站上要求安检人员全部为女性工作人员,上岗前还要进行培训,也就是俗话说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多余的人会去顶替你的岗位。
“孩子小的时候,我和丈夫合计了一下,为了照顾孩子和老人就向站上申请轮流上夜班,虽然我们休息的时间不能一致,但是对于孩子、老人以及家庭来说已经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了。
马俊娥说,她和丈夫多数时间只能在交班的途中见个面,大部分的时间是她到家了,丈夫已经去上班了,或者她刚刚动身离开家的时候,他才在站上交完班离开。
转眼又一年除夕夜,对于马俊娥的安检岗位,除夕夜值班的频率大概约为三年除夕夜的夜班,一年的白班,然而一家三口却从来没有一起度过一个年三十。
如今,马俊娥的孩子已经上了大学,而她与丈夫的“轮班制”还依然在进行着。
“为了旅客和更多人的安全,我们更要站好对于大家来说最重要的一班岗,其实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无论是平时还是除夕,日子都是普通的,而每一班岗都是最重要的。”马俊娥说。
记者手记:
一场春运对于回家的人来说,只是一段归途;一个除夕,对于团圆的人来说,只是一个时刻;而当春运、除夕乃至其他节假日摆在马俊娥这些安检人员面前时,这些对于她们来说不过是十几年乃至二十几年安检工作历程中普普通通的工作日。团圆,对于我们来说是每年一度的,而对于他们来说,则是直到她们退下这个岗位才能享受的“特权”。每年,在我们归乡心切地挤进火车站的时,请积极配合为我们旅途安全牺牲自己与家人团圆机会的她们,也为她们在大年夜里送去一份旅客的支持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