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现场挤满了年轻一代务工人员
“找工作不仅要看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也不能忒差了。”2月28日,在济宁市人才市场招聘会上,26岁的张辉告诉记者,找工作不仅要赚得开心,而且还要干得舒心,“月薪在2800元以上,有社保,办公环境要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新一代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张辉说出了同龄人的职业诉求,他们也想像城里人一样,在有空调的办公室办公,不愿下车间,“只要工作够体面,工资少点没关系。”不同于父辈,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城市梦想,终有一天,他们不再是打工者,而是成为这座城市里的一员。
转变
85后、90后进城务工人员对企业主动推销不“买账”
“想找什么样的工作”、“以前做过相关的工作吗”、“留个联系方式,下午可以去公司面试”……2月28日上午,在招聘会现场,只要看到有求职者从招聘摊位前经过,机械制造厂、零部件加工厂等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招聘负责人都会主动上前搭话。然而,这些85后、90后新一代进城务工人员对招聘企业的主动推销并不“买账”,他们匆匆而过,继续寻找。
今年24岁的李飞是金乡县鸡黍镇李楼村人,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了打工生涯。年前,李飞刚从高新区一家机械零部件加工厂辞职,谈起上一段务工经历,他告诉记者,虽然一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在济宁这样的三线城市不算低,但是“工作环境太差了,经常加班。”李飞说,上一份工作主要是加工制作机器零部件,生产车间里很脏,而且冬天冷、夏天热。
李飞告诉记者,尽管家人觉得月薪不低,还有社保,这是一份待遇很不错的工作。但他认为,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中午的休息时间仅够吃顿午饭,周末还经常加班,这样几乎天天连轴转的工作状态,时间长了实在吃不消。现在,李飞想找一份工作环境好些的工作。“哪怕工资少点,我也不想把时间都搭在泛着煤油味的车间里了,农村人进城打工也不能光靠拼体力啊!”
趋势
新生代务工者“短工化”趋势明显
“包装工想不想试试?”在当天的招聘现场,一家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的招聘负责人拿着招聘简章向一位20岁左右的求职者介绍招聘岗位。当得知包装工需要一整天呆在厂房时,这名求职者迅速走开。
该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这些85后、90后新一代进城务工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对工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都有要求。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说辞职就辞职。而且,对物质生活条件的要求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
随后,记者与几位新生代农民工交流得知,他们虽然没有详细的职业规划,但是对工作的要求确实不低。来自梁山县韩垓镇的王强龙告诉记者,他出来打工不能像父辈一样,随便找个体力活只要能挣钱就干。“找工作就如同找媳妇,看着顺眼才行,各方面条件都不能太差,否则干起来没有积极性。我自个儿不喜欢的工作,压根就不会考虑。”王强龙说,他对工作的要求不算高,月工资3000元以上、有双休、单位给交社保,最好包吃住。
记者发现,在新生代农民工当中,“短工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和40岁以上的工人相比,20多岁的年轻人如今在厂里平均工作时间差不多只有8个月。”某企业招聘负责人张鑫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主要招收一线纺织技术工,年轻人咨询的很多,但一问是干什么的,扭头就离开了。
期待
为生活工作,渴望扎根城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父辈相比,年轻一代进城务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所以,在找工作中,他们不仅仅关注工资待遇,也重视工作环境、职位发展空间以及自身的合法权益等,多数人更愿意寻找适合个人或家庭发展的机会,偏于选择较为轻松的职业,更注重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融入城市生活的意愿更强。
购买新潮电子产品、使用团购等,这些贯穿在城市人中的生活常态,如今也是年轻进城务工青年经常接触或使用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客观现实导致了供需双方无法完全契合。
“我们虽然不是城里人,但在生活上逐渐向城市人的生活节奏接近,所以我希望找一个工作环境更好的工作。”23岁的吴芊芊告诉记者,之前她在济宁某服装批发市场从事服装销售的工作,但是与城区内日渐兴盛的大型综合商场相比,服装批发市场的工作环境较差,平时接触的消费群体较为复杂。所以,她年前辞职了,打算在大商场里找一份服装销售的工作。“现在,我交了一个男朋友,我们打算今后不回农村老家了,争取多赚点钱在济宁市区买套房子,以后就生活在城里。”
与父辈进城务工人员不同,年轻一代的进城务工人员更渴望城市生活,他们希望融入这座承载着梦想的城市。吴芊芊说:“尽管在有些人看来,我们这些打工者始终是外来人,但我明白工作不仅是为了生计,更是为了生活。”
尽管要想完全融入城市需要很长时间,但吴芊芊和那些怀揣梦想的新生代农民工仍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