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收获后,剩下的稻草、小麦秸秆、玉米皮不再只当作柴火,或者是垃圾扔掉烧掉,而是经过巧手编织、装饰化身成工艺品,卖到日本、我国台湾等市场。7月4日,记者走访了济宁地区的两家工艺品加工企业,目睹了其将田间地头的废料变成手工艺品的过程。
玉米皮再加工
变身出口锅垫
“在我们看来,很多人眼中的农业废料都是我们的‘宝’,经过加工它们都能变身为备受国外市场欢迎的工艺品。”4日上午,在位于济宁高新区的济宁海基工艺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张绪年带着记者参观了他们的产品展示间。
在展示间内记者看到,由各类农作物下脚料制作的工艺品及生活用品布满了整个房间。有茅草、松果等为材料制作的极具日本特色的车饰和新年饰品,也有一些不知名的草类编织而成的生活用品……张绪年告诉记者,这间房内展示的500余个品种,都是出口日本的新年饰品、祭祀用品以及生活用品。它们都是用稻草、玉米皮、茅草等农作物废料加工而成的。
“过去被丢弃的玉米皮,经过处理也能制作出精美的草编用品。”张绪年随手拿起一组草编锅垫告诉记者,这种锅垫就是用包裹玉米的外皮编织的。每三个一组,出口价格在10元以上。而编织这组锅垫只需用到2斤左右的干玉米皮。一个熟练工人一天就能编出20多个。正是凭借着将身边的这些农作物废料变废为宝的本领,该公司一年的出口创汇总额就超出了200万美元。
“麦收过后,剩下的小麦秸秆也能物尽其用变成备受国际市场欢迎的产品。”张绪年告诉记者,如今他们在出口原有品种的基础上,也在不断顺应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他拿出一袋用小麦秸秆制作的吸管告诉记者,这就是他们的新产品。这种“麦秆吸管”因其环保、健康等特点,备受国外高端客户青睐,售价超过塑料吸管的五六倍。
小麦秸秆制作的吸管价格不菲。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蕊 摄
“制作这种吸管所需的材料就是麦穗下方80厘米的麦秸秆部分,我们现在的收购价每根为6分钱。”张绪年表示,只要是未被虫咬,没发霉且不劈头形状完好的干秸秆,都能卖出好价钱。
身边就地取材
稻草也能生金
鱼台是鱼米之乡,水稻常年种植面积达34万亩左右。在这片土地上发展起来的济宁市草编工艺品出口“大户”鱼台县太阳贸易有限公司,则就地取材把茅草、稻草的利用发挥到了极致。
“公司每年的出口额在500万美元左右,出口的产品中,茅草制品占到了60%,稻草制品为30%。”公司总经理张波告诉记者,如今他们仅茅草和干稻草一年就分别能消耗掉300多吨。
在几间装有水空调的厂房内,一些农闲的妇女正在用稻草编织新年饰品或祭祀用品的本体。“这个三条腿的,日本那边叫‘荒神’,新年或稻谷收割时用来祈福,像大辫子的则叫‘大根’,是祭祀用的。”张波告诉记者,一堆堆的稻草经这些巧手编织,会变成各种不同的样子,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及用途也是不同的。在随后的工序中,工人们只需在稻草编织的本体上点缀上各类寓意不同的小装饰,一个售价在1000日元左右的新年饰品就出炉了。
“我们鱼台这边最不缺的就是稻草。”张波告诉记者,最近他正筹备上几部机器制作稻草绳。稻草绳可用作园林使用,也是日韩及我国台湾地区需求量都比较大的。这条新路子打通后,将加大稻草升值空间,每亩地可为农民增加300元左右的附加收入。
相关链接
稻壳变有机肥出口赚外汇
“小麦秸秆、稻壳、玉米秸秆经发酵,制作成有机肥;玉米棒壳、棉籽壳等打碎制作食用菌棒子……”除了利用小麦秸秆、玉米皮、稻草等农作物废料制作工艺品出售,济宁一些出口企业还为农作物废料找到了增加附加值的新路子。
记者从济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获悉,济宁的两家出口企业使用大蒜秸秆、小麦秸秆、稻壳、玉米秸秆等农作物废料,经过有机发酵生产有机肥产品。目前它们生产的有机肥已远销日本和东南亚。仅今年上半年就出口700多吨,出口创汇10.56万美元。
此外,还有一家环保型燃料生产企业,利用打碎的棉秆压制成环保型燃料,出口韩国。
同时,随着食用菌培育技术的不断成熟,济宁有6家企业用小麦秸秆、玉米棒壳、棉籽壳等制作食用菌菌棒。目前产品已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