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微信增加“刷卡”功能 小额可免输密码

2014-09-16 17:55 作者: 来源:新华网
9月14日晚间,微信钱包增加了“刷卡”功能,目前微信用户可在9家线下指定商铺通过“刷手机”进行支付,无需输入密码和短信验证。此前,阿里旗下的支付宝已经开通了“刷手机支付”功能,腾讯阿里两巨头在这个领域也将展开一场争夺。
  9月14日晚间,微信钱包增加了“刷卡”功能,目前微信用户可在9家线下指定商铺通过“刷手机”进行支付,无需输入密码和短信验证。此前,阿里旗下的支付宝已经开通了“刷手机支付”功能,腾讯阿里两巨头在这个领域也将展开一场争夺。

  微信用户进入微信钱包开通刷卡功能后,在微信生成码的页面,可以选择支付方式——微信“零钱”或者已经绑定的银行卡,此后页面会显示条形码和二维码,目前微信刷卡功能暂不支持信用卡。商户用带扫码功能的设备即可直接扫码,用户支付无需输入密码。目前微信该功能支持的商家有DQ冰雪皇后、国大药房、天虹、壹加壹、卜蜂莲花(华南)、好邻居、爱婴室、民生百货、国大365等线下门店。

  微信团队透露,只要是线下有收银需求的商户都可以开通刷手机支付。微信方面并未对商家的规模进行限制,并已取消了微信支付的保证金。商家扫描用户手机的二维码(或条码)后,为微信支付提供服务的财付通方面将从微信零钱账户或者银行卡扣划交易款项至商家账户,与商家的标准结算周期是T+7,手续费为0.6%。

  据介绍,为保护用户财产安全,条形码和二维码每分钟自动更新一次,另外,用户在刷卡页的手机屏幕上随意滑动,也可以随时更换条形码和二维码。刷卡功能的用户协议显示,每笔订单小于300元消费免输入密码,每天有10次免密次数。另外,如果系统检测到交易存在风险,也会提醒需要输入支付密码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该功能的《用户协议》提醒用户,应妥善保管自身身份信息、微信账号、银行卡、手机和SIM卡,“任何通过您的微信账号发起的刷卡服务均视为您本人行为,由此导致的一切法律责任均由您本人承担……任何通过您的手机或SIM卡发起的刷卡服务均视为您本人行为”。

  分析支付场景构建成竞争焦点 刷手机支付仍存安全隐患

  据腾讯方面透露,刷手机支付最适合的场景是超市、便利店这类排队较多,而且消费不高的场所,软硬件改造成本较低。

  易观国际分析师李烨评价,微信具有极强的用户关系管理功能,通过微信,用户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形成闭环,可以直接做CRM服务和客户营销。微信可通过智慧生活解决方案,提供支付结算、售后服务、社交推广等整套闭环式的移动解决方案。

  知名财经专栏作家肖磊认为,腾讯在PC支付方面远落后于阿里,这使得腾讯的金融业务受到了很多限制,腾讯的终端和规模用户优势在金融领域没有体现出来,手机支付领域应该是腾讯金融最重要的承载终端,如果不借助和围绕微信来做手机支付市场,腾讯金融在阿里的支付宝面前是没有太大优势的。“说白了,做支付最终目的是吸引散户资金流,为腾讯的银行、基金等金融业务做基础。”

  “腾讯和阿里两家在技术上都不存在明显的优势,未来的推广如何主要看支付场景的构建,也就是地推团队和线下商家的合作进展。支付宝更偏重支付的实用性,微信支付则在社交用户黏度方面更擅长。”李烨分析。

  不得不提的是,今年3月中旬,淘宝、腾讯拟推出的虚拟信用卡,以及支付宝向实体特约商户推出的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被央行以安全问题为由暂停了。此前支付宝的“刷手机支付”功能也一度因安全问题被叫暂停。

  在肖磊看来,刷手机支付依旧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毕竟不是公交卡,微信支付牵扯到银行卡、手机,以及背后的个人金融账户,其风险系数远高于不记名的公交卡或购物卡等,所以我建议在此业务没有普遍使用和风险管理经验的情况下,无论金额大小,都应该设置密码保护。”肖磊说,即便要输入密码,刷手机支付跟刷银行卡比还是有优势,因为不需要实体的卡,而且也少去了签名等环节,整个过程会快50%。

  从近期监管层放出的信号以及互联网巨头的动作看,目前央行对手机支付的监管有所放松。肖磊认为,政策放松的主要原因是国务院所说的“要大力支持创业”,手机支付兴起可带动一系列创业产业链。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刷手机支付过程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如何协调与银联之间的关系可能也会对未来政策产生影响。记者廖丰

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4-09/16/c_126989274.htm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朱仙娉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