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 积极推动济宁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2018-10-09 17:24:00 来源: 大众网济宁频道 作者:

  贯彻新发展理念  积极推动济宁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济宁市安监局    张培川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济宁市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济宁市化工产业也亟需转型升级。为此,谈几点想法和认识。

  一、济宁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对于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于去年6月份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动员大会,提出要痛定思痛、痛下决心,用5年的时间全面打赢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进展之中。但发展不平衡,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和单位态度不坚决,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如有的认为,专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会打压化工的支柱地位,影响化工产业进一步发展。有的认为,我省我市喊得紧、要求的严,会对我省我市的招商引资产生不利影响,将更多化工产业项目挡在门外,影响本地经济发展。有的认为,企业都是由小变大的,一提转型升级,会把更多的化工小企业消灭掉,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违背,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等等。这些认识看似有一定道理,但其实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辩证思维,没有宽广的大局观和深邃的长远观,都是非常片面狭隘的,也是非常有害的,需要在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和加快实践的过程中予以消除和提升。我们必须认识到,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是迫在眉睫,意义非常重大。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其根本目的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优化调整现有产品供给结构,优化现有产品和服务功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行各业都要根据各自特点积极推进,作为传统行业的化工产业来说,这项任务更为迫切。就我市而言,一段时间以来化工产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各自为政,分散发展,布局结构不太合理,一定程度上存在恶性竞争、同质发展的问题;80%以上的化工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发展低端低质、安全投入不足、设备设施老化陈旧、工艺技术落后、自动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化工行业各产业的链条延伸不够充分,下游深加工产品不够,精细化率偏低,高端产品不多。8处化工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建设管理水平偏低,缺乏引进高水平大企业的能力,着眼我市煤化工优势,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链条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我们必须站在引领时代发展的前沿,以高宽广的视野、更大更坚定的气魄审视我市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质量立国时代,就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培育新兴动能,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市是化工大市,2016年拥有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266家,资产总额61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8亿元,利税52亿元,利润32亿元,整体经济实力在全省处于中游地位。我市煤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煤化工的雄厚基础,煤焦化、橡胶、碳素等部分行业在全省甚至全国处于同行业先进水平。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增强工作的信心,又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和不足,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迎头赶上。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安全生产、环保要求、节能指标、质量标准倒逼转型升级,努力补短板、提档次、上水平,形成标本兼治、持续改进的良性机制。特别是要围绕建设化工强市,加快用先进技术、先进装备改造化工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化工产业的深度融合,在中高端价值链、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三是解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是两项硬任务,在我市化工产业都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就安全生产来说,我市共有化工从业单位2395家,涉及危险化学品达213种,从业人员7.8万人。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危化品生产企业中,重点监管化工工艺企业43家,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企业63家,重大危险源39处。全省71家企业存在危化品罐区125个、储罐493个。12家危化品运输单位有运输车辆243辆,途径我市的7条石油天然气管道达563公里。如此大量的化工从业单位,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生产安全事故。近几年来,我市虽然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但危化品爆炸、爆燃、泄露和火灾事故频频发生,2015年发生3起,2016年发生2起,2017年发生6起。这些事故虽未造成重大伤亡,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从环境保护方面,我市是24+2通道城市,对大气环境质量要求很高。许多的化工小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环境保护措施不力,存在着偷排乱排的现象,制约着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可以说,化工产业对济宁来说,既是安全生产的难点,也是环境保护的重点,必须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转型升级统一起来,以转型升级全面保障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到同步推进、协同发力。

  二、以过硬措施全面打赢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1、严格增量管理,把好化工项目准入关。近年来,我市化工产业急剧扩张,大宗化工产品产量增幅较大,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较少,风险点大增,安全没有保障。今后,决不能再走产能扩张的老路子,必须坚持对增量严格管理,坚决把住产业发展的“安全关”、“环保关”、“节能关”。全面提高化工产业准入的投资、技术、人才门槛,所有化工类项目核准或备案权限必须上收到市级投资主管部门。综合考虑安全保障水平、环境容量、能源资源消耗和排放标准、投入产出等因素,不再核准或备案固定资产投资额低于省定标准的新建、扩建危化品生产项目,严格限制新建剧毒化学品项目,严格建设废水排放不达标的化工项目,严禁投资新上淘汰类、限制类化工项目。化工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环保、节能设施,必须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履行相应的“三同时”手续,严格审查新上项目的条件。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必须进行安全可靠性论证,涉及的精细化工工艺,必须聘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已核准或备案的项目,必须在通过安全、环评审批和水资源论证、节能评估后方可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安全、环保、取水工程、消防设施等未经验收合格的,一律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和安全要求的,即使规模再大、回报率再高也要拒之门外。在这方面决不能特事特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违反的要严肃问责。

  2、调整优化存量,提升产业整体水平。通过安全、环保、节能这三个倒逼机制,加大化工企业资源整合力度。一是强化安全标准倒逼。涉及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型生产装置和涉及危险工艺的装置,必须安装紧急停车系统、安全仪表系统;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必须建立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对非法设立、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安全生产条件的化工企业,由当地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取缔,并向社会公告;企业设备、工艺落后,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经改造仍不能达标的,坚决予以关闭。二是强化环保标准倒逼。严格执行《山东省区域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不能达标排放的,依法依规进行严肃查处。将挥发性有机物作为控制指标,逐步加严水污染物全盐量指标限制,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三是强化节能标准倒逼。生产企业超过单位产品限额标准的,节能管理部门按规定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未达到治理要求的,责令停业整顿或关闭。要加大对化工企业节能环保情况监察力度,制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自觉主动加强技术改造、新上治污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引进现代产业技术嫁接改造传统化工产业。加快信息技术和化工产业融合,实现化工产业智能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

  3、实施进区入园,推动化工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实践证明,化工产业必须走园区化的路子,通过产业集聚化、集约化、实现高端化、高效化,提升产业安全水平和整体素质。要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制定完善化工园区标准、对位置、规划、规模、设施、安全等进行严格界定,并作为认定园区的硬性约束。布局上不得位于城市主城区、居民集中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必须按照化工园区规范建设管网、道路、热电、环保、消防、门禁、集中监测监控等基础设施,具备充足的水源,保障消防用水。对于尚未搬迁进园的危化品生产企业以及在城市主城区、居民集中区、自然保护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区内的化工企业,都要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要求,制定计划、完善方案并确定时间进度,推进企业有序入园搬迁。化工园区外,一律不准新增化工项目;危化品企业必须进入化工园区,不在园区的要逐步关停淘汰。对处于化工园区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规模、技术、市场优势,安全环保节能措施完善的化工企业,应认定为重点监测点,不再新增化工产能。对经省重新认定公布的化工园区内部交叉“插花”村居、学校等,采取断然措施尽快搬迁。建立化工园区管理机制,加强管理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化工园区管理和运行情况考核,凡考核不达标的,应当限期整改或实行项目限批。

  4、加强全领域全过程监管,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对全市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企业,全面摸底,建立档案,形成信息准确的“一图一网”。按照省定标准,对所有化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质量效益的四评级一评价,并按照“一企一策”要求,分类施策抓好整改。通过评级评价实施三个“一批”,即发展壮大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关闭淘汰一批。总评类别为“优”的企业列入“发展壮大”一批名单,各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总评类别为“中”的企业列入“规范提升”一批名单,制定整改方案限期完善提升;总评类别为“差”的企业,经整改后仍未达到法定条件的,列入“关闭淘汰”一批名单,依法予以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或者撤回许可证、兼并重组。要按照省里要求,在化工企业积极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全面准确排查风险点、危险源,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并按照规定的频次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危化品运输、储存使用场所管理,严格落实危化品运输车辆夜间19时至次日凌晨6时、重大节假日、恶劣天气禁止通行等措施,依法严厉打击无证运输、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挂靠、不按规定路线行驶、超载、超速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涉氨企业监管,对容器、管道、阀门实行隔离防护。要吸取潍坊日科“12.19”爆燃事故教训,高度关注“煤改气”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安全风险预判,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煤改气”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三、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推进化工企业转型升级落地生根。

  (一)正确处理政府推动与调动企业内在积极性的关系。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时间跨度长,任务紧急重、工作难度大,全市上下必须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系统治理的工作格局。这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调度、抓好督导落实、强力扎实推动。市、县有关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分工,制定本系统的具体工作方案,细化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实施办法步骤,明确相关保障措施。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因和根本。转型升级该不该转,往哪个方向转,怎么转、转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企业为主的事情。如果没有企业的内在积极性,没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政府制定的转型升级方案只能是空中楼阁,设计的再好,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要按照十九大的要求,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贯彻落实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理念。政府要通过制定规划、搞好宣传发动,优化市场环境,强化政策引导等措施,充分调动企业的内在积极性,让他们看到发展大势,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使他们主动地想办法、找路子,积极地参与提档升级,参与转型发展,在转型升级中探索出自身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二)正确处理转型升级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马克思指出:“一定物质财富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即一切社会历史的第一前提”。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关键所在。不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是在有安全环保节能保障基础上的发展,是在转型升级道路上的发展。因此,转型升级与加快发展是互促互动的、辩证统一的,决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转型升级赢得更快、更好地发展。只有坚定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的思路、发展的举措才能做好转型升级,保障转型升级的效果。这两者在总体上、在大的方面是辩证统一的,但在具体工作中、在局部环节上、在特定的时间段上也会出现矛盾,面临两难的抉择。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矛盾表现的更为突出,也是考验我们的关键时候。各级各部门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以高超的手段、足够的智慧处理好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注重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善于从大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把本地、本部门的发展放在全省、全市的大局中来考量、来把握,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大局。凡是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要深刻体会、准确把握、带头执行。另一方面要善于做好结合的文章,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在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想办法、找对策,用足用好转型升级的政策,不断寻求本地发展的好路子。

  (三)正确处理强化监管与优化服务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责是社会管理和服务,通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来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激发公民和法人创造财富、服务社会的激情与活力。应该讲,管理与服务都是手段,目的是激发公民和法人的创造活力。从现代政治的发展趋势看,“小政府、大服务”是大势所趋,政府的职责更注重服务,政府的本质更趋于服务。因此,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各级各部门一方面要增强监督意识、管理意识,认真履行各自的法定职责,严格执法、严格许可,严肃程序、严守纪律,认认真真地做好各项监督管理工作。要按照化工转型升级办公室的统一要求,以无愧于人民的责任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搞好协调配合,采取暗查暗访、随机抽查、联合执法、公布“黑名单”、集中曝光警示、约谈相关负责人等各种方式,推动工作落实。另一方面,要自觉增强服务意识。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中,努力克服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深化“放管服”改革,该取消下发的许可坚决减下来,该优化的程序进一步优化,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充分感到优化服务的实际效果。要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深入园区、深入企业、深入生产一线,研究具体问题,解决实际困难,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中体现自身特色,体现自身价值。

  (四)正确处理履职尽责与追责问责的关系。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是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把责任一贯到底,落实到点。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到位,着重看抓推进抓落实的情况,看企业整改、园区建改、退城进园的情况,看排查是否客观真实,整改是否有力有效,隐患是否依然存在。地方政府的监管责任是靠行业部门来落实的,衡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责任落实主要看项目审批、立项、设计情况是否依法依规,看部门对企业日常监管是否做到常态化和全覆盖,看对有关的证件发放是否严格规范,看对非法生产经营企业的查处是否到位。按照这些要求,只要地方和部门真正尽心了、落实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就会得到扎实推进。法律赋予各部门的行政许可权、行政检查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权是公权力,是姓“公”的,是为公共管理服务的。公权力相对于私权利来说,最大的特征是不得让与、不得放弃。如果弃而不用或者该用不用,那就是失职;如果不正确使用或者超越职权使用,那就是渎职或滥用职权。责任与权力是与时俱生的孪生兄弟,权力的背后就是责任。如果在转型升级中工作不力、行动迟缓、漏报瞒报、弄虚作假,情节轻时要给予批评教育,情节重的就要追责问责。当然追责问责只是一种手段,必须依规有据、松严适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对做的好的企业、县市区和单位要及时表扬,给予足够的激励。对于敢于作为的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形成鲜明的政策导向。只有多次督促没有行动的,才要给予必要的问责。在具体工作中,要避免不分青红皂白,通通问责,这样往往起不到问责的效果,反而会导致人人自危,推卸责任。总之,要处理好履职尽责与追责问责的关系,以恰当的问责推进转型升级的扎实开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山东通报5起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典型案例 济宁一起

    timg (1).jpg

    11月22日,山东省保障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协调联络组通报了5起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典型案例。这是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山东以来,我省通报的第二批生态环境方面问责典型案例。[详细]

    11-24 08-11大众网济宁频道
  • 大雾黄色预警!济宁局部能见度或低于500米

    timg.jpg

    根据山东省气象局22时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上午,聊城、德州、滨州、东营、泰安、济宁、菏泽、枣庄和临沂的部分地区将出现能见度低于500米的浓雾,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详细]

    11-24 08-11大众网济宁频道
  • 济宁市纪委通报4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

    6_副本.jpg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立足职责定位,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了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详细]

    11-23 07-11大众网济宁频道
  • 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名单出炉 邹城市榜上有名

    timg_副本.jpg

    11月21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主办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2018)在北京举行。[详细]

    11-23 06-11大众网济宁频道
  • 数读济宁:前3季度,济宁消费“脱黑向绿”

    u=1217233056,1110521766&fm=26&gp=0_副本.jpg

    19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1至9月份,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煤炭及制品类约26.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8亿元,下降3.6%,是拉低济宁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商品。[详细]

    11-22 07-11东方圣城网
  • 2018年度济宁市价格诚信示范单位公示 共32家

    timg_副本.jpg

    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济宁市价格诚信建设,根据济宁市物价局《关于开展2018年度济宁市价格诚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济价检字〔2018〕44号)精神,经单位自愿申报,各县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初审推荐,济宁市价格诚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详细]

    11-22 07-11济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