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车闻 > 车界新闻

革命者被革命 新能源评互联网造车"都是玩笑"

2015-01-30 10:53 作者: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革命者被革命 新能源评互联网造车"都是玩笑"

  以“革命者”姿态出现的总是有惊世骇俗的言论,就像比亚迪汽车董事长王传福在2007年曾宣布:“到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到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从目前国内的汽车产业格局来看,王传福已经“铁板钉钉”不可能实现第一个愿景,无论是从大集团排位,还是单一品牌排名。

  近日,2014年国内汽车产销数据已经陆续出炉,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共有4家企业的产销规模在170-180万辆之间。而长安汽车作为唯一自主品牌杀入乘用车“前十”,至于当年以新能源汽车“黑马”跃世的比亚迪,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比亚迪汽车董事长王传福

  王传福炮轰互联网造车 “都是玩笑”

  王传福一向以“新能源汽车急先锋”而受到业界关注,他高举新能源汽车将“革命”传统内燃机车的旗帜。现在他的“先锋”地位,却受到更为新锐的“互联网汽车”挑战。难怪王传福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互联网造车”时,称“互联网怎么把车造出来,那都是玩笑。”

  曾经的“革命者”大有“被革命”的态势,新能源汽车已经不再是最热门的话题,恐怕王传福未曾预料。上周,恰逢比亚迪全球技术解析大会暨首届迪粉大会,比亚迪方面正式公布了近期新产品规划以及一些新技术。

  就在同一天,乐视超级汽车公布“SEE计划”相关进展,由乐视控股投资的乐视智能汽车公司注册成立,英菲尼迪原中国总经理吕征宇加盟担任副总裁,负责乐视汽车在中国区相关业务。据说,乐视董事长兼CEO贾跃亭也正在四处挖角汽车专业人才,以推进他所谓的“互联网汽车”宏伟项目。

  相比“互联网造车”的概念阶段,王传福更有实力去批评“后来者”。2014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因为政策鼓励和地区特色而得到释放。北京、上海两地在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基础上,分别出台了《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和《上海示范应用新能源汽车目录》,即地方“小目录”。如果能破除地方保护,未来比亚迪秦也有望进入北京市场。

  互联网造车会是下一个“革命者”么?

  什么是互联网汽车?恐怕现在没有人能回答,就算把噱头吹得满天飞的乐视、小米和阿里巴巴。综合看来,以传统汽车生产企业为基础制造商,以互联网新秀为“云”技术整合,以用户体验为导向,集成操作系统、大数据、通信、导航、音乐等资源的“合作造车模式”。

  不可否认,这一迹象在去年显得更突出,包括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强调从整车与零部件开发、汽车服务贸易等资源,开放融合互联网和大数据,围绕用户的车生活,整合双方线上线下资源,为用户提供智慧出行服务。双方将积极开展在“互联网汽车”和相关应用服务领域的合作,宣布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汽车”及其生态圈。

  而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也就新能源汽车表示,愿意与乐视合作,“代工生产乐视汽车”。前者提供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设备基础,后者辅助提供互联网相关服务和技术保障,“互联网汽车”的概念似乎呼之欲出。

  与“像雾像雨又像风”的互联网汽车相比,2014年新能源汽车确实有了较快的发展,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5万辆,同比增长32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4.5万辆,同比增长208%;插电式电动车销售3万辆,同比增长878%。

  难怪王传福在比亚迪先后推出唐、宋、元三款SUV新能源车之后,预计新能源SUV车型将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将“持续火热”,比亚迪三款SUV新能源车将会带动更多的私人新能源车消费。

  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曾在《“互联网汽车”会犯“家电汽车”的病么?》谈到:相比之下,十年前来势汹汹的家电企业,更多是“借壳上市”。以波导、春兰、格林科尔、奥克斯为代表的家电集团,高调宣布进入汽车业。十年之后,当初所谓的“家电汽车”还有幸存者么

  此轮BAT等互联网巨头开始渗透传统汽车行业,更多采取技术合作,资源互补的方式,而不是根本意义上的“自己造车”,包括贯穿汽车、手机、TV等所有智能终端,恐怕是一种较为聪明和理智的选择。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贺亚林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