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悦读空间

"惟楚有材":非指"只有楚国有人才"

2013-12-24 14:46 作者:胡静怡 来源:长沙晚报
不少读者乃至一些新闻媒体对岳麓书院的这副门联有些误读,关键在于对“惟”字的理解。今天,“惟”的解释,一般为“唯一”,“只有”,但在此处,却非此义。

  集句为联,最著名者,莫过长沙岳麓书院联。

  岳麓书院大门联即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该联作者在许多联书中均署名袁名曜,其实还有一位张中阶,所以此联应是两人合撰之作。因袁名曜名头大得多,嘉庆进士,岳麓书院山长,故张名为袁名所掩。

  该副集句联,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后此句演变为成语“楚材晋用”,沿用至今。

  下联语出《论语· 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不少读者乃至一些新闻媒体对岳麓书院的这副门联有些误读,关键在于对“”字的理解。今天,“惟”的解释,一般为“唯一”,“只有”,但在此处,却非此义。据《辞海》关于“惟”字的第四种释义为:语首助词,无义。《论语》:“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所以,上联的正确解释就是“楚有材”,而非“只有楚有材”。否则,我们湖南人也太目空一切了吧。

  书院二门还有一联,亦为集句: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作者程颂万,与袁名曜同为宁乡人,只不过晚出生了几十年。题此联时,程颂万任湖南高等学堂监督。

  上联语出《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下联语出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此联集句而以凤尾格嵌名(即嵌麓山二字),殊为难得。 胡静怡

初审编辑:李龙   责任编辑:苑仁峰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