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重大项目储备提速扩容

2020-08-03 09:44:56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

  新型城镇化重大项目储备提速扩容

  轨道交通、城市管网等工程将加速铺开

  瞄准惠民生扩内需,我国正提速发力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多地围绕新型城镇化紧锣密鼓展开大批重点项目储备和开发,除了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外,轨道交通、城市管网、环保设施等一揽子项目建设库浮出水面。业内预计,新型城镇化每年或带动有效投资20万亿到50万亿元。面对体量巨大的建设项目,财政资金、专项企业债券、中长期信贷、社会资本等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也在加速形成。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今年以来我国多次作出部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公共卫生体系和相关设施建设、防洪排涝设施、老旧小区改造等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方向,并要求各地加强项目储备和开发;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专家指出,新型城镇化既是“两新一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内需最大潜力所在,通过新型城镇化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将为稳增长带来更多新动能。

  “新型城镇化除了带动传统的公共设施建设之外,对于城市地下管廊、智能交通、智能停车、新能源充电设备、5G通讯设备等领域的投资和消费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意味着既要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生态城市建设,让城市更宜居宜业,为此包括城市交通、住房、医疗卫生等领域都需要升级改造。

  在刘向东看来,“如果按照3亿人进入城市计算,一旦城市空间打开,突破土地、环境容量等制约,每年通过新型城镇化带动有效投资的空间大致在20万亿元至50万亿元的规模。”

  有关部门正在加快推进。7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发布做好县城城镇化公共停车场和公路客运站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有序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的通知,还于近期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93亿元,支持一批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环境污染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

  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库也相继浮出水面。根据各地发改委披露的数据,河南将推进新型城镇化项目1551个,2020年计划投资3113亿元;云南2020年将推出新型城镇化项目355个,总投资1.38万亿元;贵州则推出636个总投资2423亿元的新型城镇化项目。从新型城镇化支持项目看,老旧小区改造、轨道交通、医疗卫生、管网改造、环保设施建设等都是重点方向。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但根据各地人流量,需要因城施策,有的城市把重点放在老旧小区改造上,有的城市更注重新区建设,有的城市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的城市加强地下管网改造,各地都在努力补齐城市短板,增强城市品质。从区域角度看,东部沿海和中西中心城市及城市群发展潜力最大,而县级城市的改造空间也很大。”刘向东说。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各地推动的新型城镇化将带动至少三大领域建设,一是城市公用设施领域,包括健全城市路网系统及交通系统设施,健全停车场等便民设施,扩大普惠性养老、幼儿园和托育服务供给;二是城市更新领域,即对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进行系统改造;三是新型智慧城市领域,包括完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感知系统等。

  新型城镇化建设如此大体量项目建设,钱从何来?多地明确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来解决巨大的资金缺口问题,包括信贷支持在内的资金组合拳也在加码发力。

  以老旧小区改造为例,近日,国家开发银行与吉林、浙江、山东、湖北、陕西5省,中国建设银行与重庆、沈阳、南京、合肥、福州、郑州、长沙、广州、苏州9个城市,分别签署支持市场力量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五年内,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预计将向5省9市共提供4360亿元贷款,重点支持市场力量参与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只要城镇化建设符合有效投资方向,满足消费升级和公共服务需要,就会有社会资本介入。不仅仅是通过出让土地而获得建设资金,还应积极引入社会参与医疗、教育、住房、市政等设施建设,政府要通过让利社会资本,推进投融资多元化和投资有效性。”刘向东说。

  在高瑞东看来,需要完善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匹配的投融资工具。一是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城乡融合典型项目、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等。二是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和职能定位,对投资运营上述项目的企业进行综合授信,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规模和力度。三是要形成各方共同承担改造资金的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撬动社会资本,促进各类要素高效集聚支持项目建设。(记者 班娟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尹荣耀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