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便民信息

济宁明年将建4500套公租房

2013-10-14 11:59 作者:公素云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11日,记者从济宁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获悉,济宁市2014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预备计划出炉。根据该计划,济宁将把公租房作为今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中之重,2014年新建公租房4500套,进一步缩减和控制廉租房和经适房数量。同时,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将逐步纳入保障

齐鲁晚报济宁讯 11日,记者从济宁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获悉,济宁市2014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预备计划出炉。根据该计划,济宁将把公租房作为今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中之重,2014年新建公租房4500套,进一步缩减和控制廉租房和经适房数量。同时,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将逐步纳入保障范围。

经济适用房建设暂时叫停

根据济宁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预备计划,明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为39614套(户),其中新建公共租赁住房4500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600户,改造棚户区34514户。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项目为零。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济宁将把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适量建设廉租住房、严格控制经济适用住房,作为2014年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的总体要求,明年将进一步调整优化保障性住房的类别结构,扩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把公共租赁房作为今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切实解决好新就业职工、新毕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问题。济宁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会议要求,全市将协调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廉租房原则上建在市区。从明年开始,济宁市不再向县(市)分配廉租住房建设任务,并推进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的统筹建设、并轨运行。同时,要减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数量,政府原则上不再直接组织新建。

截至9月底,济宁市已确定2013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27个,实体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4689套(户);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967户,完成项目建设投资17.22亿元。自2010年以来,济宁市共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7万套,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2.7万户。

未来重点建设公租房、改造棚户区

未来,济宁市城市公共住房资源将以公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为主。济宁市房产管理局副局长刘扬水说,公共租赁住房解决的是城市无住房人口、外来务工人口没有住房的困难,棚户区将对原有配套设施落后房屋进行改造,实现水电暖等配套设施齐全,落后的土坯房变为配套齐全的楼房。

相比2013年济宁市制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全市2014年的建设计划多出26000余套,而在取消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计划后,则全部由公共租赁房和棚户区改造来完成,两者由去年占总建设计划的44.8%变为100%,成为2014年济宁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两大主体。

据房产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经济适用房的土地出让金、建设工程所减免的税收项目计算复杂,标准较难衡量和统一,一些符合申请条件,但不需要住房将其作为投资产品,占用公共资源,造成了浪费。经济适用房到公租房的转变,是将原有的房屋产权变为房屋居住权,固定资源变成了活资源,能够让更多的困难家庭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成果,满足更多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公共资源共享。

此外,根据计划要求,济宁市将对规模大、条件差、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集中片区优先进行优先改造,逐步解决零星分散的棚户区,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完成成片棚户区改造。

阅读延伸——

外来务工人员 纳入保障范围

目前,济宁市住建委同有关部门正在起草文件,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市区住房保障范围,确保明年年底前按省要求落实到位,选择条件较好的县(市)进行试点。这一新的变化,让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在济宁的住房保障有了盼头。

来自泰安的孟女士在市区一国企上班,工作稳定后准备在济宁定居,但是却因济宁居高不下的房价而望房兴叹济宁的房价在全省来说都不算低,租房也不便宜,对很多像我一样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压力有些大。孟女士说,如果能住上保障房,不仅租金低一些,环境比在外租房好得多,而且住着心里也踏实。将那些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并打算在济宁定居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我们就有了盼头,增强了我们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

根据要求 ,济宁市住房保障的重点将进行转移,逐渐由城镇中低收入家庭转向新就业、新增农村转移人口等群体。同时,住房保障需求越来越向各类开发区及产业园区等人口净流入地区集中。特别是在人口净流入量大的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将加大供应,努力解决新就业职工、新毕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问题。

记者 公素云 本报通讯员 马鲲鹏

 

初审编辑:李龙   责任编辑:韩冉冉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