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 > 美食文章

美味粽子你会健康吃法吗

2014-05-16 10:41 作者: 来源:人民网
再过几天又到了端午佳节的时候,而传统以糯米为主要食材的粽子,是端午佳节不可缺少的食物,然而有些人对于美味的粽子情有独独钟,于是拼命的吃,结果很有可能令你的肠胃道‘消’受不起!
    再过几天又到了端午佳节的时候,而传统以糯米为主要食材的粽子,是端午佳节不可缺少的食物,然而有些人对于美味的粽子情有独独钟,于是拼命的吃,结果很有可能令你的肠胃道‘消’受不起!

    端午节后,常见因放‘粽’自己而引发急性肠胃炎,结果不得不找肠胃科医师报到的情况。国人习惯以大吃一顿来慰劳自己,因此,常在节庆之后见到消化不良或急性肠胃炎患者增加;其实,吃太多,身体必须承担处理过多的食物,对身体来说反而如同毒性物质一般。

  端午节应景的粽子多以糯米制成且配料油腻,以功能医学的角度来看,糯米蛋白大、黏性高,并不适合人体,进入肠道后易因消化不完全而引发肠漏症或过敏。有些人本身肠胃机能障碍,肠胃神经敏感或蠕动不协调,特别容易消化不良或引发急性肠胃炎。另外,粽子的高脂肪、高盐份,会使得消化变慢,刺激更多胃酸分泌,不利逆流性食道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也容易加速胆囊收缩,容易导致胆结石患者胆囊发炎,而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或痛风患者而言也是雪上加霜。因此,郑院长强调,端午节吃粽子,应景吃点就好,宜有所节制。

■ 端午健康吃粽有技巧 Tips看过来

  一般人即使肠胃没毛病,徐景宜营养师建议,健康吃,仍应留意技巧如下:

  选择高纤馅料:避免便秘,可选择含纤维质高,例如包了竹笋丝、香菇、杏鲍菇、芦笋、胡萝卜丝、黄豆、黑豆、蒟蒻等食材为主,或是将蛋黄换成栗子、地瓜、南瓜等的养生粽而非传统粽子。而且要多喝水。

吃粽前先吃水果:怕胖的人,可运用饮食技巧来弥补。也就是把粽子当成正餐吃,在吃粽子之前20-30分钟先吃水果,选择糖份低的蕃茄、芭乐、苹果或奇异果为佳;或在吃粽子时搭配青菜等高纤食材,并且喝汤(选清汤而勿食用高汤或浓汤)使有饱足感。

 吃粽子不沾酱:碱粽子本身已经有味道,若再沾酱,除了会增加热量的摄取,含钠量也可能过高,对一般人健康会造成影响,尤其对有高血压、肾脏病或心血管疾患者更是不利。

 ■ 肠胃有疾、慢性病患不放‘粽’ 一样好滋味

  若是已知肠胃道消化状况不佳,或是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者,郑乃源院长、徐景宜营养师建议,只要秉持下列原则,一样能品尝粽香:

 节制:浅尝即止,绝对不可过多,只尝半颗,或选择体积小的粽子,一天不要超过一个拳头大小。
    计算热量:特别是糖尿病等慢性病患,或是需要减重的人,要能认识粽子的热量,如一口粽的热量大多介于150到200大卡,而南部粽、北部粽或豆沙粽则热量在450-600大卡不等。

 少吃碱粽:口感QQ的碱粽添加硼酸等化学成份,不是内包猪油拌炒的豆沙,就是还要外加砂糖、果糖一起搭配吃,对糖尿病患者不宜。宜选择非糯米的养生粽,如五谷米或糙米粽等。

    食用消化酵素高之水果:为助消化,吃完粽子可立即食用消化酵素含量高的木瓜与凤梨。
    不要太晚吃粽:患有消化道溃疡、逆流性食道炎或胆结石者,尽量在白天食用,晚餐之后的时间 , 尽量不吃粽子。同时,应选择水煮、清淡、料素、少油的粽子,避免包着蛋黄或高油脂食材的粽子,吃的过程更应注意细嚼慢咽。

来源:http://shipin.people.com.cn/n/2014/0516/c85914-25025293-7.html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潘文杰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