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 济宁年内计划治理面积4.23万亩

2020-05-15 06:44:21 来源: 齐鲁壹点·海报新闻 作者:

  近日,为切实做好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以更大力度持续抓好工作落实,济宁市根据工作实际,研究出台5项措施,敲定了24项重大工程,今年计划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37个,全力推动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

  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市政府成立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加治理工作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市长为召集人,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卡点、堵点问题。严格实施目标责任和绩效考核,每年年初下达治理任务目标,年底进行绩效评价考核。综合运用挂图作战、督导通报、警示约谈等手段,确保各类项目顺利建设。对拒不履行义务的煤炭企业,采取列入异常名录、行政处罚和公益诉讼手段,督促履行义务。

  坚持规划引领。与乡村振兴、产业协调、城乡建设、文化传承相关规划衔接融合,编制了《济宁市采煤塌陷地治理规划(2016-2030年)》,划分了东部生态景观治理区、中部城市功能治理区、南部湿地保护与特色产业治理区和西北部农业综合治理区,确定了24项重大工程,并分年度明确任务目标。下步,加快编制全市采煤塌陷地空间治理及生态修复规划,合理安排治理项目,提升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成效。

  完善配套政策。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采煤塌陷地治理的意见》《济宁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济宁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办法》《济宁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19-2021年)》等文件,在塌陷地补偿流转、治理标准、资金管理、项目管控、后期管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制定落实了具体措施。

  分类示范带动。探索形成划方整平、挖深垫浅、生态治理、产业利用、充填平整、预治理等六种治理模式。2000年以来,各级财政、煤炭企业和社会资本累计投入资金37.5亿元,治理塌陷地35.1万亩。今年,计划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37个,治理面积4.23万亩。2018年,我市启动生态环建设工作,着力打造“一环八水绕济宁,十二明珠映古城”城市大生态格局,建设全国采煤塌陷地生态治理修复示范样本。

  加强科技支撑。联合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设立采煤塌陷地治理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组建自然资源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地开展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模式研究。已形成典型矿区沉陷规律、治理模式对土壤质量影响研究成果,正在开展塌陷地适应性评价和预测研究,为推进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冉冉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