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出炉!济宁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稳步复苏

2020-07-25 20:3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杜倩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杜倩 济宁报道

  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济宁市统计局官网了解到,今年以来,济宁经济发展总体呈现企稳回升、积极向好态势。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济宁市地区生产总值2016.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0.7%、较一季度提高6.2个百分点。

  据了解,上半年济宁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39.03亿元,增长0.9%、较一季度提高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62.92亿元,下降2.1%、较一季度提高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014.28亿元,增长0.1%、较一季度提高6.1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52.33亿元、增长1.1%;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350.4万吨、增长2.2%,收获面积141.1万亩、增长3.1%。畜牧业生产稳步回升,生猪存栏150.1万头、下降15.8%,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1个百分点,出栏125.5万头、下降37.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4.1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改善向好,制造业拉动作用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5.8个百分点,6月当月增长11.2%。38个行业大类中16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造纸(29.3%)、汽车(27%)、橡胶(25%)等12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增长3%、较一季度提高11.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8.9%,拉动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25.48亿元、下降10.9%,实现利润104.37亿元、下降26.2%,分别较一季度提高5.3个、5.4个百分点。

  投资降幅明显收窄,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固定资产投资下降0.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5.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进度加快、增长43.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6个百分点,投资额占比25.5%,同比提升7.8个百分点,其中在鲁南高铁、枣菏高速、环城高架等大型交通项目带动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增长23.1%。房地产开发投资小幅增长,完成投资236.3亿元、增长2.6%,其中住宅开发投资200.8亿元、增长4.8%;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大幅增长,销售面积475.2万平方米、增长20.0%,销售额290.2亿元、增长21.0%。5000万元以上在库项目135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93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2个。累计纳统项目557个、同比增加145个。

  市场消费持续提振,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5.2亿元、下降12.6%,降幅较一季度收窄5.5个百分点。刚需消费品增势稳定,粮油食品和中西药品类分别增长23.3%、11.8%。进出口总额219.6亿元、增长9.3%,增速较一季度提高5.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9.7亿元、增长25.3%,进口80.0亿元、下降10.5%。贸易结构持续改善,机电产品实现进出口59.5亿元、增长14.3%,其中出口42.9亿元、增长16.1%;高新技术产品实现进出口6.1亿元、增长61.1%,其中出口3.1亿元、增长40.3%。

  财政收支稳步回升,存贷规模快速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9.9亿元、下降3.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59.8亿元、下降4.9%,占财政收入比重66.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4.5亿元、增长0.5%。其中民生相关领域合计支出286亿元、增长0.6%,占财政支出比重78.5%,农林水、商业服务业、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领域支出分别增长44.1%、13.3%、11%、10%。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511.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0%,本外币贷款余额4562.63亿元、增长17.1%,其中今年新增贷款48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

  居民收入由负转正,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2元、同比增长0.7%,增速由负转正、较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18997亿元、增长1.2%,农村居民9424元、下降0.9%。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2%、较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五升三降”,食品烟酒类上涨11.0%,其中畜肉上涨72.1%;教育文化及服务、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衣着分别上涨8.8%、7.6%、1.5%、0.2%;交通和通信、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2.5%、0.9%、0.2%。

  总体来看,济宁市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明显,向好因素积聚增多,经济运行呈现稳步复苏态势,但部分指标仍处于低位运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年度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济宁市要聚焦“冲刺三季度、决胜下半年”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抓实经济运行,围绕产业链开展技术创新,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持续巩固积极回升势头,确保实现阶段性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打下坚实基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尹荣耀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