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发布会现场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冉冉 济宁报道
2月6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精彩答卷·济宁2022”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回顾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极为重要、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济宁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应对多重风险挑战,迎难而上、创新实干,在空前考验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16.9亿元、同比增长4.4%,全省有排名的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3项进入前5位、整体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经济大盘总体稳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生产供给增速较快。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居全省第4位,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19%、居全省第2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5:38.9:49.6。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民间投资占比达到77.7%、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高技术投资增长29.7%。财政金融运行稳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47.7亿元,增长1.6%,还原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因素后,同口径增长8.6%。各项贷款余额6410.4亿元,增长14.5%、居全省第3位。纾困政策精准落地。落实中央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出台稳增长43条、助企纾困26条,累计为企业减负150亿元,减免缓企业社保费6.3亿元,减免租金9569万元。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
制造强市强力推进。实施“企业攀登、千亿技改、企业上市、要素保障、企业家培育”五大工程,深化“干部助企攀登”,为企业引进人才、技工2.2万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招商引资实现突破。投资235亿元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106亿元的小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105.6亿元的山能智慧产业园等一批超百亿元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00家,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4名领军人才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港航物流强势崛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843.5万吨、保持全省内河第1位,集装箱吞吐量5.85万标箱、同比翻番,梁山港成功纳入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文化旅游品质提升。高标准举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成功入选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会员城市,微山湖旅游区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主动融入发展新格局
重大项目提速增效。158个省重点、280个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市县两级发放惠民消费券2.2亿元,带动消费40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太白路商圈入围首批省级智慧商圈。资源要素保障有力。争取上级各类资金379.1亿元,其中竞争性无偿资金142.9亿元、政府专项债171.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185亿元。创新实施用地分级分类保障,为省市重点项目预支新增用地指标1.1万亩,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超过5万亩。
统筹推进融合发展,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
都市区建设全面起势。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雄商高铁济宁段、济邹高速开工建设,新机场高速顺利通车,济曲快速路快速推进,济宁新机场基本建成。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通断头路18条,改造老旧小区129个,完成棚改3043套。县域经济进位争先。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中,11个县市区全省位次全部前移,4个县获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或进步县,获奖数量全省第1。兖州、曲阜、邹城、任城分别入选省工业强县、文旅康养强县、生态文明强县、现代流通强县。济宁高新区、兖州工业园、邹城开发区、济宁经开区跻身全省园区30强。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新建高标准农田87万亩,种植面积和粮食总产保持“双增”态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180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417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入选国家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市场主体焕发新活力
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承接国家级和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44项,130余项创新经验获省级以上肯定推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高质量收官。对外开放稳中提质。完成进出口总额848.2亿元、增长25%。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济宁高新区获评省国际合作特色园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级审批事项在线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爱山东·济e办”获评全国政务服务优秀品牌。强化“惠企通”平台功能,上线企业5.3万家,汇聚中央、省、市政策7万余条,完成1576家企业、2.7亿元财政资金“一键匹配”,实现7000万资金在线兑付。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社会民生展现新作为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9.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和6.7%。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城镇新增就业6.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3万个。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困难残疾人、孤困儿童等救助标准提高,惠及33.4万人。打响“济时救”品牌,织密织牢社会救助网络。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群众就医减负6亿元。优质教育更趋均衡。新改扩建学校27所、新增学位2.2万个,新增公办幼儿园91所、公办率达到62%。成功创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医疗高地扎实推进。市公共卫生“六大中心”加快建设,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三级水平。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取得重大进展。养老托育乘势而起。在全省率先出台托育机构标准体系,新增托位数1.3万个,备案托育机构315家,均居全省前列。成功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市,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培育名单。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改造提升敬老院34处、建成养老床位6.7万张,完成2171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一排底线”筑牢夯实,安全发展取得新成绩
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策略,疫情防控平稳有序。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PM2.5浓度同比改善8.5%。21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完成荒山绿化4.6万亩、矿山修复1.5万亩、塌陷地治理6.7万亩,入选全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风险防范扎实有效。严格落实国家“15条硬措施”和省“八抓20项”创新举措,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降”。信访积案动态清零,实现“六个不发生”“三个不出事”总体目标。
2023年,济宁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奋力“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聚焦发挥“九大优势”、实施“九大战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坚决守牢“一排底线”,促进经济稳中提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迈出坚实步伐,全面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2023济宁,将是怎样的一年?拭目以待,我们将不惧挑战,一路前行![详细]
预计本周济宁市以多云天气为主,9日、12日有两次降水过程,受冷空气影响,10~11日气温较低。[详细]
2月4日,济宁公交发布关于征求301路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意见的公告,详细内容如下:[详细]
2月3日,邹城市大束镇北葛村上演了一场打铁花表演。[详细]
2月1日,位于济宁市运河文化广场的市民大舞台上,来自济宁市儒声艺术团的演员们正将自己的满满热情用一场场节目带给观众,台下的观众们则毫不吝啬地将掌声及喝彩声予以回馈。[详细]
元宵节临近,济宁五颜六色、流光溢彩的各式花灯在公园、街头点亮,花灯满城、人间团圆,最浪漫不过如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