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杂技讲述红色故事!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剧目《聂耳》亮相济宁杂技城

2023-03-18 23:5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赵冉冉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冉冉 济宁报道

  3月18日19:30,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剧目——大型杂技剧《聂耳》在济宁杂技城·蓼河大剧院精彩上演。

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剧目《聂耳》表演现场

  《聂耳》以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作为故事蓝本,展现其短暂却辉煌的一生,认识一个在舞台上生动而鲜活的聂耳,用全新的杂技设计、精美的舞台灯光设计、曲折的剧情故事融合音乐、滑稽、歌舞、戏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将思想性、叙事性、艺术性、观赏性集为一体,再塑红色经典,为观众带来一场既惊险刺激又壮美动人的视听盛宴。

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剧目《聂耳》表演现场

  3年的策划编排、70%以上的创新杂技技巧、100余人的演出规模……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无数演职人员的艰苦付出。

  在编创之初,为了做好杂技技术本体与舞台叙述方式的平衡,让杂技合理地放在剧情里,既精彩又不跳戏,编创人员在凌晨四五点依旧不停地对节目进行修改完善、编创开发适合剧目的杂技形态,结合舞蹈艺术的编排手法,吸收戏剧表演的方式,共同完成整部剧的叙述。而演员们更不必说,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都坚持训练,几乎所有人都在咬牙坚持。其中还有一些30到40岁的高龄演员,从零开始学习杂技技巧,大家都秉持着一定要上舞台的信念来排练《聂耳》,轻伤不下火线,舞台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伤病、劳损的经历。

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剧目《聂耳》表演现场

  相比于杂技技巧的磨砺,《聂耳》多元融合的演艺业态也对演出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在演出中,有一段独创的‘倒拉小提琴’的表演,在杂技‘小顶’之外要求演员能够掌握平衡进行小提琴的演奏。”舞台助理陈颖琳透露,“为了练好这一段,演员花了两年的时间从零基础学习小提琴的演奏,只为舞台最真实的呈现。”除了乐器演奏,戏剧演出、舞蹈形体等等都纳入了演员的学习范围之内,最终形成了聂耳融合杂技、戏剧、歌舞等多种艺术形态。

  音乐也是《聂耳》的一大亮点,除了如《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之歌》及《义勇军进行曲》等经典作品,还有更多的是为推动剧情发展需要所作的原创音乐,国家一级作曲家、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院长张宏光的加盟下,《聂耳》的音乐表现张力十足,动人心魄。六次获得文化部“文华灯光设计奖”的灯光总设计胡耀辉让《聂耳》在舞台上呈现出电影的质感。实景道具、视频投影的综合应用,处处细节彰显着《聂耳》的高品质、高要求。

  杂技剧《聂耳》创新编排了倒立小顶拉提琴、蹦床飞竿、云梯追逃、三人技巧等高难度技巧,尤其是把传统的硬钢丝技巧加入剧目中,将“吊子”技巧与五线谱相融合,呈现了全新的技巧节目;在舞台呈现上,突破了杂技视觉艺术的传统定位,通过以符号性杂技技巧为“点”,以剧目故事为“线”,以多种艺术元素融合为“面”,来丰富剧目的表达;舞美道具方面上首创了五线谱、大型古筝、云梯警车、高音谱号(吊环)等道具,同时将大型道具巧妙地融合在剧目的场景中,在完成高难度杂技技巧的同时也使得整台剧目画面浑然天成。“新”成为了贯穿全剧的独特之处。

倒立小顶拉提琴

云梯警车

  不拘一格、跨界融合,杂技剧《聂耳》走出了“杂技炫技”的历史困境,而进入了杂技演故事的新模式。卖报儿童与独轮高车、紧张的对抗追逐与蹦床爬杆、爱情的缠绵中与琴弦舞步和“秋千”摇曳、激情游行场面与弹板、反跟踪躲抓捕时的易装易容魔术等等艺术手法的综合应用让舞台表演有了技巧支撑,既有惊险刺激的追逐冲突场面,又有细腻丰富的情感表达,还有诙谐幽默的剧情设置,“破圈”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杂技的独特魅力。

琴弦舞步

  《聂耳》围绕这位音乐巨人的人生轨迹,用90分钟的篇幅,一序一尾声的设计,中心部分呈现为五幕,勾勒出聂耳辉煌灿烂的一生。《聂耳》融汇当代杂技创演理念与戏剧艺术深度融合,用“杂技剧”这种全新的演艺业态来演绎“聂耳”故事。去年首演之后,收获了众多观众有口皆碑的赞誉,获得了第十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专项扶持资金项目,入围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参演作品名单等诸多荣誉。

初审编辑:高杨

责任编辑:马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