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婧
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据统计,通过开展综合执法行动和推行非现场执法,2019年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执法检查活动较2018年减少了30%。
减少执法频次、提高执法精准性是适应当前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生态环境部门提高履职能力、转变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的必然要求。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统筹谋划、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开展综合执法,合理规划执法检查频次,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避免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过多不必要的干扰,以精准执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坚持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抓手,统筹调配全省生态环境执法资源和执法力量,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行动,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综合执法行动实行“1+N”模式,整合各类专项执法行动,将群众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和涉气、涉水、涉土等重点任务一揽子打包纳入,实现一次综合执法行动完成多个任务,精简了检查频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靶向发力。综合执法行动开展前,由厅执法局收集问题线索,聚焦重点工作任务和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突出环境问题,拟定行动方案;现场检查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带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查,实施精准执法;综合执法行动结束后,根据检查结果对各市发现问题率和整改到位率进行排名通报,倒逼有关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积极探索电量监控、热点网格研判、无人机飞检等非现场执法方式,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精准锁定违法问题,有效消除了遍地撒网式执法的弊端,减少现场执法频次,提升了执法效能。济南等地大力推行企业电量环保监控系统,加强了对企业的远程智能化监管,通过量化企业生产负荷,预警企业治污异常,逐步实现了辖区内污染源监管从人防到技防,从结果监测到“过程+结果”监测、从随机执法到精准执法的转变,科技技术手段正逐步成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一大“利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婧
13日,济宁公布第八届济宁市首席技师名单,温艳保等25人获得第八届济宁市首席技师称号。[详细]
济宁市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080.88亿元,比年初增加539.97亿元,增长15.25%、居全省首位。这是继2017年突破3000亿之后,仅2年时间再次突破4000亿元,再创新高。[详细]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推介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及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名单的通知》。[详细]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的董殿阶教授,今年已经87岁了。退休后返聘的董老,65年来一直坚守在一线。[详细]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车站西路升级改造及综合管廊项目完成管廊主体2341米,完成占比96%。目前,除涉铁段外,管廊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预计2020年底可通车。[详细]
随着春节越来越近,济宁城区的年味也越来越浓,工人们忙碌地在道路两旁的树上挂起彩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