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显珍藏的济南教育图书社的股票
成山书店股董唐述尧与谷牧的合影
□ 李继发
在荣成市成山镇康村村民于世显老人家中,珍藏着一张60年前,由他父亲于新圃署名认购的济南教育图书社的股票票证。殊不知,这一张股票牵出的,却是老荣成人在烟台、济南等地创办百年书社的段段书香历史。
1913年10月,济南教育图书社在济南创建,教育图书社的诞生,是民国时期山东图书发行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其后的发展变迁,更见证了近代山东爱国教育人士为实践“教育救国”理念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济南书业界5个较大的书店中,除商务印书馆和世界书局两个分号不是荣成人为主经营的外,其余几家都是以荣成人为主体创办经营的。荣成人与书店,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一张珍藏60年的济南图书社股票
据有关史料记载,1860年烟台开埠后,最早的书店之一便是1913年在济南芙蓉街创办的教育图书社在烟台设立的分社。于世显老人告诉笔者,他的父亲于新圃是烟台分社的副经理,经理是荣成市成山镇成山一村人袁子玉。烟台分社的社址在烟台北大街西沙旺以东。 烟台分社的主要任务是批发上海中华书局、济南教育图书社出版的中、小学教科书、图书及实验教学仪器。当时成山书店的教科书大多都是从烟台分社购进的。烟台分社不经营零售业务,一年到头,6名员工始终保持轮流有一个人在家休假,工作、休假两不误。济南教育图书社烟台分社的经理、副经理和4名伙计,都是老荣成人,他们为烟台、威海地区的图书批发、文化启蒙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笔者采访时,于世显老人还拿出父亲传给他、至今珍藏的济南教育图书社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票证。股票是于新圃1953年在济南教育图书社认购的。股票资料显示,当时资本总额为人民币五亿九千五百八十九万元,股份总额为6621股。
●济南教育图书社:由荣成人鞠思敏等创办
由此不得不介绍一下济南教育图书社。据有关史料记载:1913年10月,鞠思敏、王祝晨等发起,李云亭、吕鹤年主持,在济南创办教育图书社。上世纪30年代中期,济南书业界形成5个较大的书店,除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2个分号不是荣成人为主经营的外,其余济南教育图书社、东方书社和北洋书社3家书店都是以荣成人为主体创办经营的。
先后在教育图书社工作过的荣成人有:李云亭(第一任经理)、李通甫(李云亭之子、第二任经理)、李静庵(第三任经理)、吕鹤年(第一任会计)、刘介亭(第二任会计),除经理、会计外,还有普通职工20多人也是荣成人。
荣成市成山镇成山三村退休教师、年逾九十的李际良先生年轻时曾在济南教育图书社供职,他介绍说,济南教育图书社创建于1913年10月,由鞠思敏、王祝晨等发起,联络山东教育界近200人集资大洋5000元,在济南芙蓉街创办。鞠思敏,名承颖,1872年3月3日生于荣成市成山镇成山一村鞠家胡同,曾任山东省第一乡村师范、正谊中学等学校校长,被誉为“山东的蔡元培”。王祝晨,名世栋,山东省齐河县人,山东优级师范早期毕业生,曾任济南一中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省政协副主席。二人都是山东著名的教育家,特别是鞠思敏先生,他亲历了甲午中日黄海海战清军失利后日军进犯荣成县城,亲自参与了辛亥革命在省城、在荣成的战斗,他深深体会到,要取得反帝反封建的胜利,必须重视教育,唤起民众。
教育图书社创办初期,拟仿照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经营方式,自搞编辑、印刷、发行,后因人力、财力不足,遂专营发行。后向上海中华书局投资5000元,取得中华书局山东特约分局权利,经销该局出版的教科书、图书和该局生产的理化仪器、文教用品。该社以“辅助山东教育为主旨”,不仅在山东卓有影响,还将业务扩展到河南、河北等地,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14年7月1日,教育图书社发行的股票称“本公司定名教育图书社,专营教科书文具发行事业,股本上海通用银元10000元,分作1000股,每股10元。”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前,济南教育图书社年销书额都超过20万元,成为图书发行行业的佼佼者。
与此同时,济南教育图书社还为济南的图书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促进了济南乃至山东图书出版和发行业的发展。日伪统治济南时期,因拒绝发行日伪教科书而遭到当局迫害,实力大衰。抗战胜利后,仍是惨淡经营,勉强维持局面。新中国成立后,以经营仪器、文具为主,1956年在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并入济南市百货公司。
●成山书店:荣成县最早的私有股份制书店
说到荣成人开书店,也要讲讲荣成当地的书店。成山书店是荣成县城内开办最早的一家专门经营图书的私有股份制书店。
据《荣成县商业志》记载:“成山书店,掌柜石可亭,从业人数2人;开业时间1921年;1941年歇业。”根据所记线索,笔者在成山镇大石家泊村找到了成山书店经理石可亭的儿子、现年77岁的石曰慈先生。据石先生介绍,1921年春天,由荣成县立第一小学校长、谷牧的老师唐述尧先生出房子作股份,与济南教育图书社掌柜李云亭等5人集资入股,由石可亭任掌柜,开办了成山书店。店址在荣成县城南北大街道东吉市胡同往北。
该书店主要经销济南教育图书社由烟台分社转发来的中华书局的初、高级小学教科书、图书及实验、文体器材和文具。1941年初,因成山书店秉承爱国抗日的宗旨,宁可关门也不为日本人经销日伪图书,成山书店关门歇业。石可亭写一手好字,当年号称“龙须岛的一支笔”,那时龙须岛附近的标语、门牌,机关团体的节庆对联,大多都出自他的手笔。
后依据石曰慈的介绍,笔者又在成山镇小石家泊村寻访到成山书店会计刘同伦的女儿刘云霞。据刘云霞讲,刘同伦头脑灵活,办事认真,书店的记账、销售、整饰店铺、打扫卫生、烧火做饭,打理得有条不紊。
成山书店在荣成县城开办的20年间,为荣成教育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播、学生的教育启蒙、爱国抗日精英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荣成第一个共产党员孙继周、中共荣成特别支部书记李江、著名民族学者马学良、当年在荣成县立第一小学读书的谷牧等都是成山书店的顾客。老荣成县图书馆买进的荣成第一部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也是由成山书店经营购进的。
●文化书店:中共荣成临时县委的诞生地
据《荣成县商业志》记载:文化书店,掌柜夏文暄,从业人员5人,开业时间1923年,1948年歇业。
据原成山镇成山二村人、现吉林农业大学退休教授田宏炜先生介绍,荣成文化书店是1923年由桥头人夏文暄创办的,店面位置在荣成县城东西大街,田宏炜的父亲田家栋参与了文化书店的创办。夏文暄是文化书店的经理,伙计刘国珩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天福山起义后,任胶东抗日办事处主任兼东海警备大队政委,1939年在文登“葛家惨案”中遇害,年仅23岁。1948年秋,文化书店迁往威海卫。文化书店其实是荣成地下党活动的联络站。据《中共荣成市组织史资料》记载:“1937年8月,荣成县的地下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曹漫之、丁光等在荣成文化书店成立了中共荣成临时委员会。曹漫之任书记。后改为中共荣成县特别支部。”
据成山二村92岁的村民唐喜麟回忆,文化书店主要经营图书、文化用品兼销生活用品及民用杂货,在成山百姓中,口碑很好,文化书店是进步青年、学生看书求知学习的园地。当年一大批在北平、济南读书因日寇入侵回乡的学生都是文化书社的常客。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