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综合

“希望我的学生都能走出大山”

2013-09-26 12:33 作者:张萍 来源:齐鲁晚报
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因为他们像火种一样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照亮学生的似锦前程,毫不吝惜地燃烧自己。2003年,侯文收的父亲病逝了,3年后母亲随之而去,照顾弟弟的重担就全落在了他的肩上。

25日,侯文收在教授物理课。

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因为他们像火种一样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照亮学生的似锦前程,毫不吝惜地燃烧自己。

为了彰显模范教师的优秀事迹,日照市委宣传部、日照市教育局、日照市文明办等单位联合推出“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评选活动,10位好教师从日照市3万余名教师中脱颖而出,用他们不平凡的从教故事传递正能量,传播真、善、美。

即日起,本报将推出“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专栏,讲述10名教师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感动,铭记感恩。

文/片 本报记者 张萍          

蜿蜒15里的山路,是五莲县石场初中的教师侯文收每天的必经之道,在这条输送梦想的道路上,他已走了38年。在五莲县最贫困偏远的山沟里,肩负着爱与责任的他,无怨无悔地奉献了一生最宝贵的时光。他说,这辈子自己没走出大山,但希望学生们能走出去。

扎根山村教学38年

再苦再累也坚持

25日,在五莲县石场初中,记者见到了侯文收,黝黑的皮肤和深深的皱纹折射出岁月的沧桑。

侯文收家住五莲县石场乡东侯家沟村,1975年,他高中毕业。“让村里的孩子开始改变,走出大山看世界”,怀着这种朴素的愿望,侯文收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侯文收所任教的石场乡,坡高路陡,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头,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在地。电动车的电瓶摔坏了,他就步行着推着车走去学校。无论风雨交加还是烈日当头,侯文收每天一个来回,从未给学生耽误过一节课。

侯文收白天上课,晚上干农活,即便这样,要养活一家六口还是很大的难题。曾经面对患有疾病的父母和智障的弟弟,侯文收的家里时常揭不开锅,不得不四处借钱。

村支书看不下去了,劝侯文收回村当会计,侯文收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我这辈子没走出大山,我希望我的学生们都能走出大山。”就这样,侯文收一坚持就是38年。

38年间,侯文收为学生几乎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学生生病了,侯文收就跑到学生家里去补课;学生的衣服破了,侯文收就拿起针线帮着补;学生家里有困难,侯文收就省吃俭用,拿出自己的钱帮学生度过难关。侯文收说,他最担心的就是贫困学生中途辍学,每到假期过后,侯文收发现有的学生没到学校,他的心里就会慌起来,跑到学生家里,苦口婆心地劝家长让孩子坚持读书。

家长争着让孩子

进入他教的班级

虽已58岁,从事物理教学38年,但侯文收讲课时的认真劲儿丝毫不比年轻教师差。尽管没有高标准的教室和先进的教学仪器,但是侯文收借助于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事例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充实每一节物理课。侯文收最担心的就是教不好学生,耽误学生,这对他来说,是难以原谅的。

目前,侯文收依然带着2个毕业班的物理课。为提高课堂效率,他的每一堂课都会花比别人多好几倍的时间来准备。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练习水平而又不增加他们的课业负担,他就自己做考题,一本书一本书地做,从中分析出考点趋势,把握考试动向。学生们做的每一道题,都是从他做的几十道甚至上百道题中筛选出来的。

“明知夕阳短,何不自奋蹄”,侯文收把这句话写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着自己。为了向那些青年教师看齐,更好地教授学生,侯文收学上网、打字、制作课件,时常熬夜到凌晨。侯文收所带的班级物理成绩总是全年级第一,他的学生也多次在全国物理知识竞赛中获奖。现在,不少家长都争着抢着将孩子送到侯文收的班级。

教了多少学生,侯文收也记不清楚了,但他知道,他的学生们替他完成了他一生的愿望——走出大山。他的很多学生纷纷被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湖北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录取。还有不少学生受到侯文收的耳濡目染,毕业后也投身教育事业,立志成为像侯文收一样的人民教师。

照顾智障弟弟

比对儿子还有耐心

除了在教育事业上发光发热,侯文收还像父亲一样照顾着智障弟弟。“我弟弟的智商差不多只相当于5岁的小孩,生活不能自理,照顾他不仅是我母亲的遗愿,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侯文收说。

2003年,侯文收的父亲病逝了,3年后母亲随之而去,照顾弟弟的重担就全落在了他的肩上。有好吃的,侯文收总是不舍得吃,留给弟弟。不少人都说,侯文收对待弟弟,比对他自己的儿子还有耐心。村里人都说,弟弟比原来跟着父母生活时白了,也胖了。

有一年,弟弟走丢了,这可急坏了侯文收。“他不能照顾自己,什么也不懂,一定要找到他!”侯文收骑着自行车挨村挨户地到处打听,每天奔波100多里路,手脚都磨出了泡,人也瘦了一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星期后,侯文收在莒县找到了弟弟。

再过两年,侯文收就要退休了。考虑到侯文收年纪大了,学校校长陈喜春找到侯文收,想让他从事一些较为轻松的工作。但侯文收舍不得学生、舍不得三尺讲台,硬是要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只要还在这个讲台上一天,就要用良心来教育孩子。只要学生们愿意上我的课,我就坚持到最后。”侯文收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